骨质疏松知识培训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的治疗培训对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年龄≥50岁的651例脆性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013-2015年期间,有一个治疗组的骨科医师每年均进行了2次或以上的骨质疏松诊疗知识的培训。根据骨科医师是否接受培训,将骨科医师收治的651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培训组与未培训组,分别记录培训组、未培训组病人的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例数及病人的治疗用药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率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两组资料的组间数据差异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51例脆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1-103岁,平均年龄(78.20±10.09)岁,男女比例约1:2。经过骨质疏松治疗培训的骨科医师收治脆性髋部骨折病人220例,其中接受骨密度检查109例(49.5%),接受骨转换标志物检测130例(59%),接受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124例(56.4%),住院期间抗骨质疏松治疗177例(80.5%);未经过系统培训的骨科医师收治脆性髋部骨折病人431例,其中接受骨密度检查142例(32.9%),接受骨转换标志物检测124例(28.8%),接受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125例(29.0%),住院期间抗骨质疏松治疗313例(72.6%)。培训组患者的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血清25OHD的检测率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率均明显高于未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1、56.277、42.024和4.242,P均0.05)。结论脆性髋部骨折后骨质疏松的检测率及治疗率仍普遍偏低。骨科医师每年参加2次或以上的骨质疏松诊疗知识的培训,能有助于改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率,并且提高骨质疏松的治疗率。
|
|
|
|
1 |
费锦萍;;骨质疏松诊疗的综合管理[A];2015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
2 |
李声国;;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科际间联合应对[A];2009年“健康骨骼”厦门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和第十一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9年 |
3 |
朱秀英;姜礼红;王冬军;范鹰;;骨质疏松性宽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A];第九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六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3年 |
4 |
刘国泰;史晓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研究概况[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
5 |
许立;;老年人补钙与骨质疏松[A];第一届全国骨矿研究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
6 |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
7 |
严世贵;蔡迅梓;杨迪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研究进展[A];中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专题研讨班暨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防治进展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8 |
张志伟;;不同性别肥胖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A];2019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慢性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
9 |
张富斌;舒静;;妊娠和哺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A];2014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
10 |
邱明才;;骨质疏松与肾小管疾患[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