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骨质疏松知识培训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

林树峰  
【摘要】: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的治疗培训对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年龄≥50岁的651例脆性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013-2015年期间,有一个治疗组的骨科医师每年均进行了2次或以上的骨质疏松诊疗知识的培训。根据骨科医师是否接受培训,将骨科医师收治的651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培训组与未培训组,分别记录培训组、未培训组病人的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例数及病人的治疗用药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率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两组资料的组间数据差异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51例脆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51-103岁,平均年龄(78.20±10.09)岁,男女比例约1:2。经过骨质疏松治疗培训的骨科医师收治脆性髋部骨折病人220例,其中接受骨密度检查109例(49.5%),接受骨转换标志物检测130例(59%),接受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124例(56.4%),住院期间抗骨质疏松治疗177例(80.5%);未经过系统培训的骨科医师收治脆性髋部骨折病人431例,其中接受骨密度检查142例(32.9%),接受骨转换标志物检测124例(28.8%),接受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125例(29.0%),住院期间抗骨质疏松治疗313例(72.6%)。培训组患者的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血清25OHD的检测率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率均明显高于未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1、56.277、42.024和4.242,P均0.05)。结论脆性髋部骨折后骨质疏松的检测率及治疗率仍普遍偏低。骨科医师每年参加2次或以上的骨质疏松诊疗知识的培训,能有助于改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率,并且提高骨质疏松的治疗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林树峰;林志斌;潘群龙;陈志钦;李毅中;;骨质疏松治疗培训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年02期
2 吴静;;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不容忽视[J];保健医苑;2014年07期
3 吴静;;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不容忽视[J];保健医苑;2014年09期
4 孟迅吾;;急需提高我国骨质疏松症研究水平[J];医学研究通讯;2001年11期
5 ;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新技术[J];家庭药师;2010年12期
6 郭海英;马俊岭;阳晓东;史历;侯钦午;黄淑贤;张燕;贺明华;;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06期
7 ;一分钟测测你是不是“骨脆脆”[J];养生大世界;2015年11期
8 金世鑫;近年骨质疏松诊断治疗的状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年04期
9 高志红;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2年12期
10 梁桂花;;综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12期
11 宣懂;潘秋宁;林智;李志丹;;联合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年19期
12 李艳鸣;;年轻人也患骨质疏松症吗?[J];解放军健康;2017年06期
13 赵秀云,刘卫校,丁华;三阶段重复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14 孟迅吾;骨质疏松症—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J];江苏医药;2002年08期
15 梁健;康文婷;黄亚生;温琦;;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临床医学;2019年04期
16 纪村传;周娜;赵翠;赵丽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30期
17 田茹;;刘忠厚:四大节点防守骨质疏松[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锦萍;;骨质疏松诊疗的综合管理[A];2015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李声国;;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科际间联合应对[A];2009年“健康骨骼”厦门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和第十一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9年
3 朱秀英;姜礼红;王冬军;范鹰;;骨质疏松性宽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A];第九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六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3年
4 刘国泰;史晓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研究概况[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许立;;老年人补钙与骨质疏松[A];第一届全国骨矿研究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严世贵;蔡迅梓;杨迪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研究进展[A];中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专题研讨班暨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防治进展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志伟;;不同性别肥胖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A];2019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慢性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9 张富斌;舒静;;妊娠和哺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A];2014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邱明才;;骨质疏松与肾小管疾患[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俊声;从肾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姜宝霞;温肾活血解郁法治疗骨质疏松型腰痛与抑郁共病及生活质量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杨旭浩;SIRT1在白藜芦醇调控骨质疏松大鼠的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郭常军;新型趋骨性低氧模拟化合物的研制及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李杰;调控eIF2α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6 陈贵林;稳态磁场对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7 李继刚;TIPE2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8 宋云嘉;负载淫羊藿苷的钛表面改性对骨质疏松条件下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9 秦龙娟;骨质疏松症GWAS关联基因和SNP的计算与功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张闻;MiR-128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树峰;骨质疏松知识培训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
2 吴江林;壮骨强筋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欣;大连市市区成年居民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5 徐鹿鹿;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D];遵义医学院;2015年
6 王顺丽;新疆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7 刘星;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特点及防治[D];南昌大学;2017年
8 刘晓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7年
9 富航;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德来;健骨灵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年轻人骨质疏松离你并不远[N];保健时报;2004年
2 王丹;直面骨质疏松治疗四大误区[N];健康报;2008年
3 徐晓宁;重新认识骨质疏松[N];重庆商报;2001年
4 魏文;四成人有患骨质疏松危险[N];工人日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朱汉民;预防骨质疏松症 夏季仍需合理亲近阳光[N];光明日报;2013年
6 杨丽佳;评价骨质疏松不能仅靠骨量[N];健康报;2006年
7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红霞;骨质疏松亦是“无形杀手”[N];联合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朝;挺起您的脊粱[N];保健时报;2009年
10 周萍;预防骨质疏松[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