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7日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COVID-19患者113例。分别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病例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纳入患者进行临床分型。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COVID-19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VID-19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收集COVID-19患者113例,其中普通型73例、重型40例,平均年龄51.39±16.54岁,中位住院时间16天。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102/113,90.27%)、咳嗽(48/113,42.48%)和疲乏(24/113,21.24%)。88.29%(98/111)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其中重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下降较普通型患者更为普遍(97.50%vs 83.10%,P=0.050)。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患者谷丙转氨酶(32.18±24.30U/L vs 23.42±17.77U/L,P=0.012)、谷草转氨酶(35.90±16.80U/L vs 25.42±19.14U/L,P0.001)、γ-谷氨酰转氨酶(32.68±25.68U/L vs25.36±27.76U/L,P=0.024)、总胆红素(10.46±8.17umol/L vs 7.22±2.78umol/L,P=0.008)、C反应蛋白(52.03±39.27mg/L vs 26.59±31.82mg/L,P0.001)、乳酸脱氢酶(272.41±82.14U/L vs 194.87±65.22U/L,P0.001)水平均较高,白蛋白(36.15±4.19g/L vs 38.04±3.80g/L,P=0.014)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3例患者中93.81%(106/113)接受抗病毒治疗,61.06%(69/113)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62.83%(71/113)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94.69%(107/113)接受中药治疗。通过对影响COVID-19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分析,发现临床分型(P=0.002)、年龄(P=0.001)和性别(P=0.031)对COVID-19预后有影响。合并基础疾病(P=0.225)、淋巴细胞降低(P=0.267)对预后无明显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P=0.125)、抗病毒药物(P=0.973)、丙种球蛋白(P=0.413)对COVID-19的预后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从中药治疗(P=0.019)中获益。结论:基于本研究数据表明,COVID-19是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不同临床分型直接影响预后,普通型的预后优于重型。年龄(55岁以下)和性别(女性)可作为预测COVID-19预后与转归较好的指标。迄今为止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包括中药在内的综合治疗对改善COVID-19的转归及预后是有益的,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