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r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r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rMSCs静脉移植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ml,假手术组及r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于损伤后72小时经尾静脉移植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MSCs。各组大鼠于损伤后24h、移植后1、3、5W 应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 r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细胞数可达1~2×1011个,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 CD45阴性, CD29、CD90表达阳性。移植的r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W~5W后即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5W后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与对照组对比r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明显,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rMSCs体外扩增迅速,具有干细胞特性,经静脉移植在宿主体内可向损伤区脊髓聚集并存活,表达神经细胞的表型NSE、NF、MAP2,促进神经结构的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