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血清NSE和GST的影响及临床评价

王芳  
【摘要】: [目的]临床实验显示脑梗死后早期介入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有人报道动物实验显示,卒中后的过度训练能够扩大皮质病损,使病灶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增大[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神经元损伤程度的重要参数[2]。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3]。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不同时点的浓度变化,来判断早期康复究竟会不会加重脑细胞损伤;脑梗死后NSE和GST是随着时间怎样变化的。 [方法]设三组,分别为康复组;非康复组;正常对照组。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即开始介入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循序渐进。两组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发病后7天、14天检测血清NSE和GST浓度。并分别在入院时和14天时进行SSS(斯堪地纳维亚卒中量表)和Barthel 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血清NSE与GST浓度。 [结果]在发病3天内、发病后7天、14天检测血清NSE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检测血清GST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分别在三个时间点检测NSE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康复组患者在发病3天内、第7天NSE浓度与非康复组NSE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在第14天康复组NSE浓度显著低于非康复组( P 0.05);三个时间点检测GST浓度康复组与非康复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但康复组与非康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非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SSS和Barthel ADL评分明显低于康复组( P 0.05)。 [结论]早期规范化、循序渐进的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并不会加重脑细胞损害;在三个时间点检测NSE浓度,发病后7天浓度最高,说明脑梗死后继发脑水肿等病理改变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发病后三个时间点检测GST浓度均低于正常,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期神经细胞大量死亡,以及大量氧自由基消耗了脑内GST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如贵,王国庆;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4期
2 黄菊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3 吴丹岭;顾平;许国新;;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J];重庆医学;2008年22期
4 马学霞;;临床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13期
5 王淑贞;马驰骋;曹丽丽;魏汝云;迟兆富;;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6年01期
6 傅国萍;丁美萍;鲁国建;金国兴;王益平;;甘露醇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年01期
7 何冬英;吴亦;李新平;吴健媛;;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浙江医学;2007年06期
8 郑希院;侯沛红;李会琪;何剑波;鲍曼;;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评价[J];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01期
9 朱思亮;潘学威;郑建乐;胡英嗣;;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9期
10 许金兰;;脑梗死运动性失语运用语言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J];医学文选;2006年02期
11 丁秋蕾;赵明哲;吴海燕;郝小军;安翠平;周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7年23期
12 陈虹;;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14期
13 谢红英;;脑梗死偏瘫患者急性期早期康复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年16期
14 杨国梁;司福中;李德洋;郭宏;赵军;田传鑫;;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10期
15 彭红;;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预后影响的研究[J];西南军医;2009年03期
16 孟宜良,范生尧,何晓英,李小刚,甘西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四川医学;2002年06期
17 林航;徐格林;林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7期
18 熊勋波;成祥林;向明清;陈燕;夏烈新;;法舒地尔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03期
19 王翠英;;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09期
20 白伟利;侯玉琴;;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NSE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辉;冯玲媚;蔡伟;;腕踝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2 段淑荣;王德生;王勋;张璇;吕秀英;;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梗死灶周围GFAP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熊芸;;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芳;扬丽霞;张文渊;;经颅电刺激加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瘫痪肢体恢复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海燕;朱国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影响的探究[A];浙江省针灸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6 周晓琳;赵永波;段淑荣;王勋;张璇;;脑梗死后康复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结构中神经干细胞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李薇;李玲;张松涛;;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崔勇;;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胡昔权;郑海清;蒋瑞姝;马尚峰;潘三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彭道荣;张小宁;余妍;王菁;程晓东;郝晓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关系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茜;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曲歌乐;ORP9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刘勇;项针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李涛;低温高渗盐水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陆敏;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可塑性和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谢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傅建辉;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和脑血流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马冲;清化血浊汤治疗高脂血症MCAO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朱冬梅;探讨刺激量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血清NSE和GST的影响及临床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2 杨珩;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刘勇;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崔勇;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8年
5 张松涛;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BDNF、bFGF表达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徐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谢杉杉;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多态性,NSE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高思山;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迟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10 尹长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剑 通讯员 李健;争分夺秒治疗脑梗死[N];保定日报;2006年
2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神经内科 刘明勇;腹泻引来脑梗死[N];保健时报;2007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老人一氧化碳中毒警惕并发脑梗死[N];健康报;2006年
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一氧化碳中毒小心脑梗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方进;清晨发生脑梗死事出有因[N];保健时报;2005年
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刘振国;脑梗死防治的误区[N];光明日报;2008年
7 吴翠秀;当心,腹泻诱发脑梗死[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朱丽丽;我国脑梗死静脉溶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记者 刘云涛;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下降[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孙国根 胡德荣;脑梗死患者脑内有新生神经存在[N];健康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