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血清NSE和GST的影响及临床评价
【摘要】:
[目的]临床实验显示脑梗死后早期介入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有人报道动物实验显示,卒中后的过度训练能够扩大皮质病损,使病灶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增大[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神经元损伤程度的重要参数[2]。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3]。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不同时点的浓度变化,来判断早期康复究竟会不会加重脑细胞损伤;脑梗死后NSE和GST是随着时间怎样变化的。
[方法]设三组,分别为康复组;非康复组;正常对照组。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即开始介入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循序渐进。两组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发病后7天、14天检测血清NSE和GST浓度。并分别在入院时和14天时进行SSS(斯堪地纳维亚卒中量表)和Barthel 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血清NSE与GST浓度。
[结果]在发病3天内、发病后7天、14天检测血清NSE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检测血清GST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分别在三个时间点检测NSE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康复组患者在发病3天内、第7天NSE浓度与非康复组NSE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在第14天康复组NSE浓度显著低于非康复组( P 0.05);三个时间点检测GST浓度康复组与非康复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但康复组与非康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非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SSS和Barthel ADL评分明显低于康复组( P 0.05)。
[结论]早期规范化、循序渐进的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并不会加重脑细胞损害;在三个时间点检测NSE浓度,发病后7天浓度最高,说明脑梗死后继发脑水肿等病理改变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发病后三个时间点检测GST浓度均低于正常,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期神经细胞大量死亡,以及大量氧自由基消耗了脑内GST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