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聂彬  
【摘要】: 目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心理学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癌症病人术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手术和预后,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观察分析2007年6月-2010年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手术的病例资料。选择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男性胃癌患者60例,平均年龄50岁,病程1~5年,肿瘤分期为T1-T3,ASA分级I~II级。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心理干预治疗,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理干预组患者于术前1天、麻醉前和术后3h各进行20min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松弛训练;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术前通过麻醉医生向患者简单介绍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后拔管,苏醒期间均不予拮抗药。观察两组入院时、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切皮时、切皮后30min、拔除气管导管时的收缩压与心率和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开始30min、术后3h的血浆血糖、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观察术后(3h、6h、12 h)的疼痛评分、镇痛药使用率、恶心呕吐及恢复情况。 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入院时、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切皮时、切皮后30min、拔除气管导管时的收缩压与心率为(115±20vs.120±13mmHg、76±5vs.68±8次/分,136±9vs.125±16mmHg、88±7 vs. 77±9次/分,126±20 vs. 130±16mmHg、79±6vs. 82±9次/分,112±13vs. 106±9mmHg、77±9vs. 80±6次/分,145±15 vs. 135±8mmHg、86±13vs. 75±7次/分);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开始30min、术后3h的血浆血糖、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为(4.7±0.8vs. 4.0±0.5 mmol/L、333±25vs. 255±61 nmol/L、73±3vs. 42±7 pg/ml,6.9±0.5 vs. 5.8±0.8 mmol/L、405±17vs. 350±28 nmol /L、62±8vs. 38±9 pg/ ml,9.2±0.7 vs. 8.3±0.9 mmol/L、385±45 vs. 300±31 nmol /L、55±3 vs. 40±7 pg/ ml)。术后(3h、6h、12 h)的疼痛评分为(3.8±1.6vs. 3.0±1.7,6.9±1.7 vs. 4.5±1.8,6.9±1.5vs. 5.6±1.3);镇痛药使用率(83.3%)和(33.3%);恶心呕吐发生率(30%)和(20%);肛门排气时间为(46.4±5.9 vs. 39.5±7.7 h);下地活动时间为(42.1±6.5 vs. 38.2±5.8h)。两组入手术室即刻和拔除气管导管时的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开始30min、术后3h的血浆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5);术后3h、6h和12h的镇痛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入院时、手术切皮时、切皮后30min的收缩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 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建明;杨绍清;朱小茼;高志华;王鹏宇;;汶川地震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2 付志华;卢思瑛;杨红梅;李馨;张立伟;;整体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2期
3 冯秀琴;;心理干预对降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5期
4 李璇;;椎管内麻醉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5 徐青青;羊海琴;;乳腺癌病人围术期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年26期
6 李桂华;;心理干预在现代电抽搐治疗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7 戚玉华;朱丽萍;;磁共振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1年07期
8 韩爱红;孔德彬;;术前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手术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7期
9 彭颖芳;;心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年08期
10 车艳辉;王军;;爆炸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7期
11 葛晓励;戈艳蕾;郭继芳;王金环;王红阳;;RICU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心理干预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1年32期
12 田艳春;王颖;佟雪;;心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2期
13 启明;;扁桃体反复发炎易患白癜风[J];大家健康;2010年11期
14 曹玲;;心理干预应用于化疗病人[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15 朱月娇;徐静;陈瑜;林海云;陈蕾蕾;;心理干预在PUVA治疗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9期
16 李荣;;外伤护理工作中心理干预作用初探[J];护理研究;2011年18期
17 赵晓燕;;心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18 姚丽娟;;恶性肿瘤49例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9期
19 黄雅琼;;心理干预对减轻初产妇焦虑情绪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20 闫立红;;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萍;谢园园;洪梅;秦云云;韦秋英;;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黄景香;;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观察[A];第三届全国肿瘤介入大会暨肿瘤介入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侯晓旭;王汴云;李洁;宁世杰;李娟;;地震伤员手术前心理干预[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4 张月娟;;眼外伤患者的焦虑评估与心理干预[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德琳;;心理干预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丁蕾;黄颖琼;;早期心理干预对地震伤危重病人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德娟;;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肖利华;王晓燕;邬小文;;烧伤自体皮移植术前心理干预护理[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艺;;高强度工作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干预[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习建华;陈淑萍;王丽华;;心理干预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七氟醚全麻下苏醒期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凌;双峰驼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功能形态[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陈文利;生物光子学技术在水稻种子活力和植物应激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崔兆清;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创伤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唐丽;雏鸵鸟HPA轴的形态学、发育学及其在ND应激下的调控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曾红兵;肝气郁结型心理应激人群药物及心理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陈新春;全身麻醉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9 陈忠勇;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肠道营养降低高代谢与CRF受体调控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王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快通道麻醉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比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彬;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金立民;心理干预在学龄儿童围手术期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虹彦;心理干预对非额叶脑膜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4 金蓓蓓;高复班学生应对方式的心理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童碧柳;初中生宽恕状况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艳;心理干预对针刺治疗中风疗效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7 李先丽;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厌学行为的个案干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辉;心理干预和布洛芬治疗牙科焦虑症患者正畸疼痛的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建国;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治疗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文锋;圈养驼鹿应激反应与适应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卫中;心理干预有助缓解心理危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张结海;灾后救济急需心理干预[N];检察日报;2008年
3 金永红;空难后,心理干预姗姗来迟[N];健康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刘芬;跳槽引发应激反应综合症[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王晓晶;地震灾后心灵重建越早越好[N];农民日报;2008年
6 春国;安全生产应重视心理干预[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杨晓;为灾区孩子提供中长期心理干预[N];中国社会报;2009年
8 商报特派德阳记者 扈明;心理干预期待长期“疗养”[N];北京商报;2009年
9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杨晓;给孩子快乐的春天[N];四川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松;希望有支本土化的心理干预队伍[N];四川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