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调查与干预
【摘要】:
目的:
1.调查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将结果向外科医生及医疗管理部门反馈并提出用药干预方案。
2.进行干预对照研究。观察与分析用药干预措施对手术部位感染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探讨干预措施对医疗费用(包括抗菌药物费用)的影响;探讨干预措施对临床药品不良事件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参考。
3.探讨干预措施的重点及如何有效持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1.I类切口选择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I类切口选择剖宫产术。依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评价表。调出某院2009.01~09月四类手术出院病历,按统一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历共1876份,采用调查表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收集资料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ll.5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选择甲状腺、乳腺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将2009.07~09月的正常工作日随机分成干预日和非干预日。干预日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按照设定的干预方案进行,病例入选干预组。非干预日手术患者按日常给药方案进行,入选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例数均为20例。两组对比分析抗菌药物品种选用、联合用药、使用种类数、术前用药时机、术中追加给药、用药天数、用药剂量等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费用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以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1876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占100%。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共10类18种。品种选择不当679例,占36.2%,其中涉及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339例,占18.1%;涉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145例,占7.7%;住院期间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1种,抗菌药物联用率为1.8%,无依据更换药物139例,占7.4%;未按术前0.5~2h开始用药14例,占0.7%;平均用药天数2.5天,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228例,占65.5%;单次剂量过大120例,占6.4%。
2.三类手术干预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院内感染率,手术部位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并无差异。三类手术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品费用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手术在用药疗程和品种选择合理性上,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用药品种选择合理性方面,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该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掌握围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不严格,预防应用率较高,特别是Ⅰ类切口中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达100%。还存在预防用药品种级别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单次剂量偏大等问题。剖宫产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今后应采取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重点是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监管、单次剂量合理及预防疗程的规范,以利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