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睡眠、褪黑激素分泌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ICU噪光环境对人体睡眠、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ICU环境中噪声和光照强度的实际状况,分析噪声产生的主要因素;探讨模拟ICU噪声、光照环境对健康受试者夜间睡眠、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及主观心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声光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方法24小时连续监测ICU环境中的噪声、光照强度,对ICU典型噪声进行采集录制;采用交叉设计方法,在模拟ICU噪光环境的睡眠实验室内监测14名健康受试者4晚(即适应状态、基础状态、ICU噪光刺激状态、ICU噪光刺激但受试者佩戴遮光眼罩和降噪耳塞状态)的睡眠多导图,比较不同试验状态下受试者夜间睡眠结构、尿液褪黑激素、皮质醇的分泌水平和晨起时的主观睡眠评价、情绪状态。
结果
1、ICU24小时噪声均在50dB(A)之上,外科ICU噪声水平最高,24小时噪声平均值为70.1dB(A),夜间噪声平均值在60dB(A)之上;各ICU之间的光照度差异较大,夜间机械通气患者视觉水平处的光照度,以外科ICU最强,上半夜患者视觉水平的光照度分别是117lux、489lux,下半夜患者视觉水平的光照度分别是60.1lux、238.6lux。
2、实验室研究的结果:不同试验状态下,受试者的睡眠结构、主观睡眠质量、尿褪黑激素与皮质醇分泌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晨间受试者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ICU噪光刺激状态下,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下降,夜间多导睡眠图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REM潜伏期延长、觉醒指数增多、REM比例减少(P0.05),夜间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均受到显著影响(P0.05)。受试者夜间有、无佩戴遮光眼罩和降噪耳塞时,其夜间的睡眠结构、主观睡眠质量、尿褪黑激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皮质醇水平、晨间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ICU24小时均处于高噪声和夜间持续人工照明环境中。ICU噪光环境对健康受试者的睡眠及激素分泌存在干扰,夜间佩戴眼罩、耳塞有利于改善健康受试者的睡眠。
第二部分ICU患者睡眠及非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成人ICU患者睡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采用声光防护配合放松音乐疗法的干预措施改善ICU患者睡眠、激素分泌的效果。方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参照Cochrane麻醉组制定的检索策略,计算机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CTR、ISI Web of Science、PQDD、CBM-disc、CNKI等英文、中文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纳入有关非药物干预改善ICU患者睡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和非随机对照试验(CCT),由2名评价人员共同评价所纳入的研究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在同一ICU中,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组给予声光防护措施配合放松音乐疗法;对照组除常规护理外无上述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晚、术后第一晚、第二晚8pm~8am之间的尿褪黑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水平及ICU期间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差异。
结果
1、系统评价结果:纳入14个研究包括11个随机对照试验,3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ICU患者965例。纳入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只有1个研究质量为A级。1个试验采用背部按摩和音乐放松训练,1个试验采用想象松弛训练法,3个试验采用夜间佩戴眼罩和(或)耳塞,1个试验采用ICU环境干预,1个试验采用家属三餐分段探视,1个试验采用综合行为干预,1个试验采用术前护理访视,5个试验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Meta分析结果:1个研究显示夜间佩戴眼罩和耳塞对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无影响,2个研究因无法获知计量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无法进行合并分析,但原文献显示夜间佩戴眼罩、耳塞能够提高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放松和想象松弛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的睡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环境干预能够增加患者入睡的人数。三餐分段探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每天睡眠时间。术前护理访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睡眠。夜间背部按摩能够有效提高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EM时间。2个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50%比例辅助通气模式与高、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对没有使用镇静剂患者的PSG睡眠结构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对于使用镇静剂的患者,比例辅助通气模式与压力支持通气相比,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有3个研究将辅助控制通气模式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辅助控制通气时患者每小时睡眠中断的总次数少于压力支持通气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辅助控制通气时患者的S1%、S2%大于压力支持通气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压力支持增加设置救命通气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
2、临床试验结果
(1)干预组有3名患者中途退出试验,2名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中止试验,最后进入资料分析的数据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0例和25例。
(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褪黑激素、皮质醇水平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晚、术后第一晚、术后第二晚尿褪黑激素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晚、第二晚两组患者的尿褪黑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晚尿褪黑激素水平;组间比较,术前晚、术后第一晚、术后第二晚两组的尿褪黑激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晚、术后第一晚、术后第二晚尿皮质醇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晚、第二晚两组患者的尿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晚尿皮质醇水平;组间比较,术前晚、术后第一晚、术后第二晚两组的尿皮质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主观睡眠质量的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ICU睡眠质量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主观睡眠质量比对照组好。
结论
1、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ICU患者睡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今后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2、心脏外科术后ICU患者术后第一晚、第二晚夜间尿褪黑激素和皮质醇水平显著改变,表现为夜间褪黑激素分泌水平明显降低,皮质醇分泌水平明显升高。
3、采用声光防护配合放松音乐疗法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ICU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是一项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助眠措施。
4、采用声光防护配合放松音乐疗法的干预措施对改善ICU患者夜间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水平未见显著作用。
|
|
|
|
1 |
任焕国;褪黑激素选择性的抑制垂体对LHRH的应答[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3年02期 |
2 |
郑育训;褪黑激素直接刺激人体颗粒细胞孕酮分泌[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6年01期 |
3 |
李红;松果体与人类生殖[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0年03期 |
4 |
;国外医学信息(17)[J];中国医刊;1996年03期 |
5 |
南方;;新型安眠药褪黑激素[J];药物与人;1996年04期 |
6 |
狄荣科,马瑞,刘益仁,周志强;褪黑激素(melatonin)对家兔皮肤影响的研究[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7 |
仇明;使青春永驻的神奇荷尔蒙——褪黑激素[J];饭店现代化;1998年02期 |
8 |
王化虹!100034,陈宝雯!100034,曹之宪;褪黑激素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08期 |
9 |
刘建勋;;对光超敏可能是躁郁症的特异标记[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6年03期 |
10 |
张来存;申云飞;陈通威;;褪黑激素含量方法的介绍[J];人人健康;2002年09期 |
11 |
阳朔;;秋季,愿您远离悲愁[J];祝您健康;2005年11期 |
12 |
夏来顺;;教你几招防秋乏[J];家庭医学;2007年10期 |
13 |
徐隆绍;成功治疗青春期延迟时褪黑激素生成迅速减低[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0年02期 |
14 |
王玉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严重睡眠不良与褪黑激素的非正常分泌有关[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年06期 |
15 |
狄荣科,马瑞,周志强,刘益仁,严丽荣;褪黑激素对中老年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初步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4期 |
16 |
陈少雅,陈崇宏;褪黑激素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1年09期 |
17 |
尹毅青,罗爱伦,郭向阳,李立环,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手术期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18 |
任焕国;褪黑激素直接抑制大鼠的促性腺细胞[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3年02期 |
19 |
应水旺;;《第八届国际内分泌学大会褪黑激素与松果腺研讨会》简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
20 |
任焕国;;雌性Syrian地鼠褪黑激素和甲状腺机能减退对雌二醇和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