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促进山羊胫骨骨干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刘鸿麒  
【摘要】: 背景: 骨折愈合受局部力学环境的调控,骨折端适当的轴向应力刺激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本课题组根据上述原理研制出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目的: 观察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对山羊胫骨骨干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 方法: 取同一品种清洁级健康成熟山羊20只,年龄2岁左右,体重30-35 kg。所有样本均行左侧胫骨干中部横行截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并行术肢跟腱切断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进行叩击刺激;对照组:不作叩击刺激处理。术后1周开始行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应力参数均为:纵向叩击力200N,频率1Hz,20分钟/次,2次/日,间隔时间为8小时,持续9周。术后第1日、第4、6及9周拍摄X线片,术后第9周处死所有动物,行生物力学检测、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以获得各项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X线片上的骨痂灰度、骨痂的轴向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特性以及骨痂的成熟情况。 结果: 所有动物手术切口均愈合,未见感染。 X线片:第4周提示:实验组截骨间隙稍模糊,可见较多外骨痂;对照组截骨间隙清晰,外骨痂较少;两组骨折线均仍存在。第6周提示:实验组骨折端有致密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截骨间隙接近消失;对照组骨折端骨痂较对照组少,也有致密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截骨间隙尚明显。第9周提示:实验组骨折端骨痂更致密,数量更多,骨折线近消失,部分髓腔再通;对照组骨折端骨痂较致密,骨折线模糊。第4周时实验组有2只动物,对照组有1只动物出现骨折移位;第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各有1只动物出现骨针拔出。 大体观察:实验组骨痂质地坚硬,数量较多,内外骨痂基本连接,髓腔已明显再通;对照组骨痂质地尚柔软,数量较少,内外骨痂部分连接,髓腔尚未完全再通。 组织学:9周时实验组显示了更多的胶原及骨痂形成,骨小梁更厚,板层骨排列更加规则。 生物力学测试:9周时实验组骨痂的抗压、抗弯及抗扭转特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能明显促进山羊胫骨骨干骨折愈合,为下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启,刘涛,程斌;骨康灵胶囊与骨愈合刺激仪对骨折愈合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08期
2 陈静;;神经丛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的麻醉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21期
3 朱显武;;神经刺激仪的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8年02期
4 庄亚纯;;“FD—1型多功能程控心房刺激仪”使用心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5年04期
5 刘勇;陈济安;齐麟;关大鹏;;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04期
6 张建保;张晓军;文峻;屈学民;;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5期
7 冯要武;;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偏头痛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22期
8 孟秀荣;;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6期
9 葛蕊华;景炳文;杨兴易;吴玉祥;;应用经食管程控心电刺激仪防治心脏插管中的难治性室上速[J];上海医学;1986年09期
10 胡菲娅;;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运用[J];海南医学;2008年09期
11 胡伟国;张志雄;;微处理器控制的双向脉冲刺激仪[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86年04期
12 刘俊;王琦;何海波;杜建龙;张寒冰;周哲峰;包梅芳;;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J];浙江创伤外科;2007年04期
13 丁真奇;高俊;郭林新;陈长青;康两期;翟文亮;林斌;;叩击式骨应力刺激仪治疗创伤性股骨骨髓炎后遗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8期
14 沈骅,武桂兰;多功能足底刺激仪治疗神经衰弱108例[J];人民军医;1996年08期
15 周曙;顾有年;李晓军;;视觉P300多功能刺激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1年05期
16 单维卿;心脏电生理刺激仪二例电源特殊故障分析[J];医疗装备;2001年11期
17 王永国,吕雄飞;胎儿声刺激仪的研制[J];医疗设备信息;1996年03期
18 金进宇;韩氏刺激仪(HANS)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9 杜桂香,李静秋,丛湘洁,王丽娟;自制弱视刺激仪治疗儿童弱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0 汤黎明,刘铁兵,吴敏,凌刚,常本康;精密神经阈值刺激仪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杜晓宣;;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麻醉应用体会[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黄丽娜;陈非庸;叶文婧;吴安生;;韩氏刺激仪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疗效观察[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富先荣;黄小佳;;神经刺激仪引导高位肌间沟阻滞用于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手术效果的观察[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向阳;马刚;高玉华;;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家双;包佳巾;魏星;;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治疗脊神经根性疼痛[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宫本航;;应用神经刺激仪对神经干神经毒性的实验观察[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8 季晓璐;张镇西;;心脏刺激仪的研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潘中心;;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耿树军;;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治疗重症下肢缺血患者静息痛的初步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东军;磁电联合刺激对大鼠皮层运动区损伤并神经干细胞移植功能重塑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占朝;外固定架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仪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博;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薛卫东;神经刺激仪定位Borgreat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D];石河子大学;2013年
4 陈德旺;骨应力刺激仪叩击治疗促进下肢骨干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娅;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偏瘫辅助康复系统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5年
6 黄怡然;单穴和双穴电针对慢性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伟麒;ICAM-1介导的脉冲电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与祖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艾戈弋;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与单纯肌间沟阻滞在手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效果对比[D];山东大学;2012年
9 姜艳华;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对SN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严彦念;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静脉全麻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春风;“超越”胃部刺激仪,在美进入Ⅲ期临床[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黄学超;穴位电刺激 戒酒效果好[N];健康时报;2006年
3 王华锋;江苏苏云:知识产权是发展之宝[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通讯员 崔佳李孝庚 记者 韩璐;国内首台眩晕病诊疗仪落户武警总医院[N];科技日报;2007年
5 胡德荣;上海采用电刺激催醒长期昏迷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胡德荣;电刺激催醒长期昏迷者[N];健康报;2006年
7 本报通讯员  金红岩 本报记者  仲崇山;家长应知儿童常见的眼病知识[N];新华日报;2006年
8 吉尔 樊中文;微创神经射频治三叉神经痛[N];健康报;2006年
9 张耀宇 于海斌;拯救生命与灵魂的特殊医院[N];人民公安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郑焱;神奇“名片盒”这样力克“梦中杀手”[N];新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