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磐石散干预流产大鼠模型的相关免疫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用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功效的泰山磐石散干预流产模型的SD大鼠,观察孕鼠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2、IL-10的变化,以及母胎界面蜕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分布情况,为阐述泰山磐石散治疗流产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保胎中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正常的15只SPF级的SD雄鼠和30只SPF级的SD雌鼠,然后将雄鼠和雌鼠按照雄:雌为1:2分配,合为一笼。将孕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孕鼠。正常组的孕鼠从妊娠的第1~11天给予蒸馏水灌胃10ml/kg/d,妊娠的第6~8天皮下注射75%的乙醇溶液lml/kg/d;模型组的孕鼠从妊娠的第1~11天给予蒸馏水灌胃10ml/kg/d,妊娠的第6~8天皮下注射溴隐亭(溶于75%的乙醇溶液)0.4mg/kg/d;干预组的孕鼠从妊娠的第1~11天给予泰山磐石散灌胃1()ml/kg/d,妊娠的第6~8天皮下注射溴隐亭0.4mg/kg/d;妊娠的第12天用20%的乌拉坦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孕鼠,剖开腹腔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10的水平;取出胎盘蜕膜组织,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图像定量分析TNF-α在母胎界面的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的流产率依次为0%、80%、20%,模型组的流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正常组和干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依次为9.15±3.01pg/ml、13.78±2.79 pg/ml、 10.57±2.24pg/ml,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正常组和干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血清中IL-2的含量依次为3.40±0.63 pg/ml、3.86±1.49 pg/ml、2.11±0.51 pg/ml,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含量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依次为17.10±8.68 pg/ml、8.54±5.01 pg/ml、9.07±4.57 pg/ml,正常组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正常组、干预组的TNF-a在母胎界面两侧的表达分布子宫侧明显比胎盘侧表达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TNF-α在母胎界面两侧的表达分布子宫侧和胎盘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溴隐亭致流产模型孕鼠的血清中IFN-Υ高表达和IL-10低表达,TNF-α在母胎界面的异常表达分布,提示了IFN-γ、IL-10、TNF-α可能与流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2.泰山磐石散干预溴隐亭致流产具有显著的疗效,它能够调低流产孕鼠血清中IFN-γ和IL-2的含量,且能将IFN-Υ调低至正常组水平,还能改善流产孕鼠母胎界面TNF-α的表达,使其分布趋于正常组水平。表明泰山磐石散可能通过调控IFN-γ和TNF-α的表达与分布,改变体内免疫环境,进而达到保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