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采集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及中医证型数据,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与老年POP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被确诊为老年性POP患者207例。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骨代谢指标血清检查及骨密度影像学检查,使用自制式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得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07例病例,肝肾阴虚62例;脾肾阳虚59例;肾阳虚43例;血瘀气滞43例。2.四种证型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年龄为70.93±7.73岁,男女比例为1:13。3.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中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D(25-(OH)D_3)、β-胶原特殊系列(β-Crosslaps)、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H、N-MID、25-(OH)D3、β-Crosslaps、Total-PINP均对中医证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H与中医证型之间呈负相关(P0.05),N-MID、25-(OH)D_3、β-Crosslaps、Total-PINP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本次调查收集数据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阳虚、血瘀气滞四个证型中,其中肝肾阴虚的发病率最高,脾肾阳虚次之。2.年龄、BMD、PTH在老年PO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N-MID、25-(OH)D_3、β-Crosslaps、Total-PINP在老年POP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POP的中医证型判定有辅助意义。3.肝肾阴虚及血瘀气滞证拥有较高的骨转化速率,同时血瘀气滞证成骨能力升高;脾肾阳虚证、肾阳虚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性均降低;脾肾阳虚证患者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4.PTH与中医证型之间呈负相关,PTH、N-MID、25-(OH)D3、β-Crosslaps、Total-PINP均对中医证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骨代谢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间存在相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对老年POP的中医证型判定及鉴别有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