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ER和VDR基因多态性、中医证型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葛继荣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人群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Ⅰ、PvuⅡ)多态性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中医辨证分型和骨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福州地区常住汉族人中筛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918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_(2~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的骨密度(BMD),记录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等。对其中543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虚(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单纯脾虚、单纯肝虚及其他型。选择肾虚患者256例,采用PCR-RFLP的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PvuⅡ检测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和限制性内切酶BsmⅠ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 结果:(1)在女性患者中,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BMD就越低,60岁后BMD下降最为明显,女性低BMI者对应有较低BME,的危险,影响腰椎、股骨颈、Wards区BMD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影响大转子BMD的为体重。在男性中,影响BMD的主要因素为体重,低BMI对应有较低BMD的危险。(2)肾虚是发生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的主要病因,肝、脾亏虚多伴有肾虚,女性多见肾阴虚,男性则常见肾阳虚,男性中医证型可能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女性则无。(3)福州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VDR基因(BsmⅠ)型分布:bb型最高,女性为78.9%,男性为94.1%,其次是Bb型,而BB型最少,女性为2.8%,男性未检测出BB型;男性B等位基因频率为2.9%,b等位基因频率为97.1%,女性B等位基因频率为11.9%,b等位基因频率为88.1%,男女B、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在女性bb型中,阴阳两虚组腰椎的BMD低于肾阴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同VDR基因型的女性肾虚患者,影响BMD的因素也不同,影响bb型的有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而在Bb型中则只有年龄。女性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与BMD 无明显相关。(4)ER基因(Xbal、Pvu 11)型分布:在女性中,Xx型比例为66.8%,XX 型为18.5%,xx型为14.7%,Pp型占47%,pp型为33.8%,PP型占19.2%。在男性中: Xx型为51.4%,XX型占25.7%,xx型为22.9%;Pp型为52.8%,pp型为30.6%,PP型为 16.7%。女性ER基因(Xbal、Pvu 11)多态性与BMD无明显相关。在女性Xx型中,阴 阳两虚型Wards区的BMD低于肾阴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女性肾阴虚证型中即 型wards的BMD低于pp、Pp两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女性肾虚XX型中,年龄、绝 经年限、绝经年龄、体重、BMI与BMD明显相关。在女性肾虚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 身高与BMD相关。在女性肾虚xx型中,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体 重指数与BMD却无相关。在女性肾虚即型中,体重、体重指数与BMD显著相关。在女 性肾虚PP型中,年龄、身高与BMD相关。在女肾虚性即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 与BMD相关。说明中医证型与ER基因多态性结合对判断影响BMD的因素比单纯采用中 医证型判断更具有特异性。(5)女性患者ER基因(Pvun、Xbal)联合基因型中无Px 单倍型组Wards区BMD明显高于有Px单倍型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l)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高龄、低BMI是发生低BMD的危险因素,而男性防 止出现低体重对预防低BMD有重要作用。(2)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的主要 病因。(3)福州地区骨质疏松症肾虚女性患者VDR基因(Bsml)和ER基因(Xbal、 Pvu 11)多态性与BMD并无明显相关性。(4)VDR基因(Bsml)和ER基因(Xbal、 n)多态性结合中医证型对预测女性骨质疏松症肾虚患者低BMD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联合VDR基因、BR基因多态性和中医证型对筛选影响女性骨质疏松症肾虚患者BMD Pvll 。(5) 的因 素有重要价值。(6)女性ER联合基因(Xbal、Pvun)型中无Px单倍型对骨密度有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伯庚;王叶;邓满香;;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22期
2 张浩,赵晋平;9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2期
3 张婷容;智喜梅;吴文;;鳗鱼降钙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S1期
4 张婷容;智喜梅;吴文;;鳗鱼降钙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S3期
5 陈力!210024南京市,申志祥!210024南京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7例骨密度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12期
6 王秋灵;朱巧玲;;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7 姜艳;孟迅吾;陆召麟;夏维波;邢小平;李梅;王鸥;余卫;田均平;;库欣综合征病人与正常妇女骨密度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24期
8 王欣;刘芳;;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多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09年20期
9 冯颖,陈霞飞,朱汉民,朱晓颖,陈小平,丁佩珍;166例中老年人营养摄入情况与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1996年01期
10 林景荣,吕传勇,高连如,曹军,唐朝枢;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肾上腺髓质素含量变化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14期
11 戴力扬;陈德玉;吴德升;袁文;;骨质疏松与Colles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年03期
12 黄玉,詹前进;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产品介绍[J];医疗保健器具;1999年03期
13 徐晓宁;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何时成“金”[J];家庭中医药;2001年10期
14 朱文骏,瞿玉兴,朱亚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15 陈雯,郭进,颜晓东,马隆佰;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4年05期
16 孟迅吾;骨质疏松症——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4期
17 姚锦容,梁颂游,张桂萍,马家蔚;中山市区1180例妇女腰椎骨密度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18 孙涛;韩善清;汪家旺;;放射吸收法(RA)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19 余卫;骨密度的测量及骨质疏松的诊断[J];当代医学;2001年06期
20 陈友华,颜晓东,朱敏嘉,黄忠;提前绝经妇女8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徐又佳;;骨密度、铁调素、铁蛋白观察铁超载与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文伟;任磊;魏丽琴;;老年女性T2DM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标志物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蒋建军;杨定焯;GE-Lunar;;青年人骨密度及标准差对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影响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朱俊杰;蒋继伟;;我国首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罗南萍;刘恒国;李金花;胡成进;;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与骨质疏松骨量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林华;韩祖斌;陈新;李卫国;;骨质疏松伴膝骨性关节炎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立苹;张洁;;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探讨[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8 邱明才;;骨质疏松与肾小管疾患[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李冀宏;刘远莉;张宇雯;马洪星;李丹;刘兴汉;;CT-OGP的融合表达及其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A];东北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陈柏龄;杨晓曦;黎艺强;谢登辉;;一种新的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继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ER和VDR基因多态性、中医证型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2 李靖;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Bcl-2对成骨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张雪竹;黄地散治疗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长海;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皎;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的IP98防治机理及骨质疏松与IGF-Ⅰ的RFLP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湘定;骨质疏松遗传学的连锁排除和人工神经网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乔林;瘦素、瘦素受体对去势雌性大鼠骨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月红;染料木黄酮预防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9 李胜志;析因实验设计分析肾气丸防治骨质疏松作用配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赵王林;淫羊藿苷对骨质疏松大鼠MSCs定向分化干预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凤媚;女性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郭娇贤;糖骨康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3 庄传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D];江西医学院;2005年
4 佘敦敏;安徽地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5 周小刚;在中国人群中检测PTH基因与BMD及BMC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何平;成年人骨密度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陈东光;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姜友昭;Union-2000治疗系统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近期疗效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9 郑先念;米索前列醇对去势后大鼠早期骨丢失的保护[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欣;腰椎骨质疏松形态学变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爽;亚洲人骨密度堪忧[N];保健时报;2009年
2 本报主任记者 叶青;男35岁 女30岁 坏习惯让你“骨脆脆”[N];沈阳日报;2010年
3 ;年轻人骨质疏松离你并不远[N];保健时报;2004年
4 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护士长 纪慧茹;防骨质疏松先下手为强[N];保健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赵雪;别让你的骨头旱旱变‘酥”[N];长春日报;2009年
6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银春林 专家指导 邓伟民;怎样及早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N];家庭医生报;2009年
7 解放军309医院 王亮;骨质疏松为何那么多[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广州标点医药信息 彭淑朵;骨质疏松类中成药崭露头角[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周宁人 刘峻 顾沈伟 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章振林 台北市立仁爱医院中医部特约主治医师 黄碧松;骨感美代价:骨质疏松[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王金山;减肥咋“减”出骨质疏松?[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