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与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为了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和中医病理特点,及其与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实质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同时通过证候研究得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法则指导针灸干预的有效性,验证证素积分方法为中医针灸临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的可行性,阐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机理。
方法
选择120例50~80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有关标准分为肾气不足、阴虚火旺、肾阳亏虚、下焦瘀血、膀胱湿热、肺热失宣等6种证型,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证候规律,并对患者的证素与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尿流率、性激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选择40例患者,以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依虚证、实证选择补泻手法,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证素积分与IPSS、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性激素等指标,进行针灸干预前后比较。
结果
(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型以肾虚证为主,包括肾阳亏虚、肾气不足、阴虚火旺,其次是下焦瘀血。
(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脏腑病位证素,肾积分远远高于脏腑其他病位证素。中医肾的病理变化呈严重程度,其次是脾和膀胱。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实证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湿、气滞、血瘀、热、痰、积块。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实证多湿、气滞与血瘀。
(4)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虚证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虚证多气虚、阳虚。
(5)各个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证素的病理变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同证型T,E_2,T/E_2总趋势表现为T下降明显,E_2升高,T/E_2下降。不同证型组间,FPSA、TPSA、FPSA/TPSA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6)肾证素积分与年龄、雌二醇、睾酮与雌二醇比值有关;BPH证素间多相互影响;虚证证素与前列腺体积(PV)有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变化不影响证素积分,进而不影响BPH证型演变。
(7)针灸可以干预证素积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E_2变化有显著性差异,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除PV外,IPSS、QOL评分、RU、Q max等均有明显改善。提示针灸不仅能改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病理变化程度,西医客观指标也能得到改善。
(8)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IPSS、QOL评分、RU、Q max、PV等无明显改善。尽管病例数太少,也提示针灸干预是有限的。
结论
(1)前列腺增生症以兼杂证候为主,其中肾虚证尤为多见。
(2)肾、脾、膀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病位,肾虚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发生的基础,脾虚病理变化渗透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各个证候当中,膀胱开阖失司出现下尿路症状。
(3)虚实夹杂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特点,实证病理以湿、气滞与血瘀为多见,虚证病理以气虚、阳虚为多见。
(4)年龄、雌二醇、睾酮与雌二醇比值与中医肾的病理变化相关;虚证病理变化影响前列腺增生的进展;睾酮与雌二醇变化与中医证候相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诸种证候的病理多相互影响,与证候复杂性有关。
(5)“肾、脾、虚、湿、瘀”是前列腺增生发生下尿路症状的五个关键因素。“补肾壮阳、健脾祛湿、化瘀”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三法。
(6)针灸干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良效。证素积分作为中医疗效指标和证候量化指标是可行的。
本研究对临床的启示:补肾可调节雌雄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延缓乃至缩小前列腺增生:滋阴、益气、补血等补虚可能影响前列腺体积,也可延缓前列腺增生进展:调和阴阳气血中药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