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术式的疗效分析比较,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可行性及短期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20例,男12例12髋,女8例8髋;年龄平均62.8岁;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 BMI)平均23.6 kg/m2。其中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20例,男11例11髋,女9例9髋;年龄平均64.6岁;体重指数平均23.8 kg/m2。其中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对两组病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下地负重时间、住院天数、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VAS)、下地负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切口组优于常规组;而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incision surgery THA, MIS-THA)具有组织创伤和肌肉破坏范围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切口小、手术瘢痕小外形美观;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2在熟练掌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前提下,小切口不需要特殊器械即可完成手术。
3短期随访,小切口组和常规组两者在并发症和功能活动方面无差异。
4选择小切口术式时应注意其手术适应症:
①过度肥胖和肌肉特别发达者均不宜选择MIS手术(BMI30)
②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晚期股骨头坏死等均难以施行MIS手术。
③中度以上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等需对髋臼作特殊处理,需松解软组织者不宜选用MIS手术。
④施术医师应有丰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
⑤MIS-THA应使用非骨水泥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