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

江广和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困境及其成长困境的调适策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予以进一步的论证。 在研究过程中,应用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推导出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思想观念环境及家庭环境因素四个维度的影响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理论模型。根据这一理论模型及结合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面临不良的工作环境调查问卷》及《面临的工作环境对成长不利影响感知调查问卷》,并运用这两份问卷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成长困境进行调查,结果不仅得出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面临不良工作环境的维度与理论模型相吻合,并得出了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成长困境,其中最大困境为思想观念环境、其次是教学训练所需物质环境及业务提高所需物质环境,相对最小的困境为政策制度环境。同时,从调查结果中还反映出不良的工作环境并未全部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成长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及教师工作投入量表作为心态研究指标,对西北农村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力图进一步证实上述研究结果及解释上述研究的现象。调查结果发现,西北农村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师总体工作满意度较低,在各个维度的满意度上除教学满意度较高外,其余维度满意度较低,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不良工作环境面较广且较深的调查结果;而工作投入的调查结果总体较好,工作投入较大,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诠释不良工作环境并未全部对其成长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的依据。 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提出成长困境的调适策略,并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对成长不利影响感知调查结果进行了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综合前面研究结论及结合差异性检验结果,提出成长困境调适策略理论,并对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帕雷托分析法,最终形成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困境调适的十项策略。 本研究还对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成长困境,论证了调适策略提出及分析的合理性,并且认为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虽然面临较大困境,但在他们自己能动的调适下,不仅换来了更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并在积极的主观因素与良好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最终消除困境及得到了成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庆柱;;农村体育教师的培养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廖金琳;;龙岩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现状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陈建嘉;论培养我国西部农村体育教师的创造性素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许长春;;如何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8期
5 沈茂金;廖洁莹;;粤北山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沈茂金;廖洁莹;;粤北山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1年02期
7 唐红明;;湖南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沈茂金;廖洁莹;;粤北山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9 彭文兵;张国鹏;李珂;;“直过区”农村学校体育持续发展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周彩云;;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9期
11 谭祝平;邓晖;;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研究[J];体育师友;2007年05期
12 邱金国;;对解决困扰当前农村体育新课改两大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2期
13 张弘;;吉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现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4 陈丽莹;;新课改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凤台县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5 赢予;;农村学校体育在逆境中求生存[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2期
16 李俊贤;赵国芳;;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3期
17 高永三;;发展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1990年04期
18 冯喜军,邱志钊;改革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形式[J];辽宁教育;1994年04期
19 陆春雷;;优化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9年06期
20 ;总目录1993年(1—5)期[J];体育师友;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云;;谈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培养[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2 唐东阳;;综合性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谷磊;刘毅;;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大光;;学校心理辅导呼唤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强;;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葛敏娜;邱金良;;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现实抉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7 印青松;;丹阳市初中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剑;陈开梅;;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与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蔡丰海;朱小麟;牟海萍;;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东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汤利军;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康泰.安东尼.斯蒂芬;塞拉利昂独立后田径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平;唐山高中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调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诚钧;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宁;咸阳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珊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入职前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雪光;陕西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贤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教育阶段性特点期望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孝华;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丁士良;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毅;黑龙江省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卫辉市第九中学 蔡玉全;体育教师引领我成长[N];中国体育报;2009年
2 沈丘县一高 李慧丽;浅谈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N];周口日报;2009年
3 部国华;从体育教师身上寻突破[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商丘市第二回民中学 李磊;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N];商丘日报;2009年
5 中国食品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理事长 杨则宜;体育教师的特殊使命[N];中国体育报;2009年
6 山东枣庄市书院小学 李正成;体育教师四重视[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四川省中江县南华镇中心小学 彭勇;农村体育教师的艰辛与无奈[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盘县平关镇中学 邹合新;体育教师备课方法小议[N];六盘水日报;2010年
9 河南省汝州市 路龙伟;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特殊能力[N];学知报;2011年
1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李燕;体育教师要注重表情艺术[N];中国体育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