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检测近红外发光和探针荧光的单态氧定量分析方法
【摘要】:单态氧(Singlet oxygen,1O2)是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过程中Ⅱ型光化学反应的主要细胞毒性物质。随着PDT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如何定量检测PDT过程中产生的1O2已成为PDT剂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本论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开展了基于检测近红外发光和探针荧光的1O2测量技术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首先,利用高灵敏度的近红外光电倍增管和多道光子计数技术开发一种具有氧分压和光敏剂荧光监测功能的1O2近红外发光检测系统。通过分析鉴别器阈值电压对时间分辨1O2发光信号的影响,获得了1O2近红外发光检测系统的最佳阈值电压。
其次,利用该系统实验研究了光敏化1O2在有机溶剂、含淬灭剂叠代钠(Sodium azide, NaN3)水溶液、生物组织模型以及不同氧含量水溶液中的发光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和1O2淬灭法,揭示了不同微环境中时间分辨1O2发光检测结果所表征的物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已开发的1O2近红外发光检测系统能够准确测得光敏剂在不同微环境中的激发三重态寿命、1O2寿命和1O2淬灭失活的速率常数。
再者,开拓一种1O2荧光探针Singlet Oxygen Sensor Green (SOSG)的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测量不同浓度SOSG与1O2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得到了SOSG与1O2反应的初始反应速率。根据初始反应速率与SOSG浓度的关系曲线,获得了SOSG定量检测1O2的优化条件。
最后,在荧光探针定量分析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三种血卟啉类光敏剂喜泊分(HiPorfin)、血卟啉单甲醚(HMME)和癌光啉(PsD-007)作为研究对象,首次测定了三种血卟啉类光敏剂在PBS水溶液中的1O2量子产率,并利用已开发的1O2近红外发光检测系统对SOSG的定量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定量分析的实验条件下,利用荧光探针SOSG能够准确测得光敏剂在水溶液中的1O2量子产率。
综上所述,1O2近红外发光检测系统能够直接测量得到光敏化1O2的发光强度和寿命,为深入开展PDT-1O2剂量学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所开拓的1O2荧光探针定量分析技术,为测定新型光敏剂1O2量子产率提供一种更加便捷的手段。
|
|
|
|
1 |
邱良秀,张泺,沈远平;单态氧猝灭剂叠氮钠治疗角膜碱烧伤实验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2 |
李忠明;光动力学治疗原理与影响因素(英文)[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3 |
李维娜;刘渊声;杨继庆;屈学民;文峻;张敏;;激光激活光敏剂ATX-S10和HpD特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
4 |
黄乃艳,顾瑛,刘凡光,程刚,钟秋海,王颖,赵广雷;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反应体系数学仿真的初步探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5 |
徐未;魏言春;邢达;陈群;;基于高灵敏探针海萤荧光素类似物的化学发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J];分析化学;2008年01期 |
6 |
黄海燕;李蕴博;别黎;鲁质成;;光动力疗法对SD大鼠C_6胶质瘤照射后单态氧含量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06年03期 |
7 |
李步洪;余松林;谢树森;薛金萍;;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的单态氧量子产率[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年04期 |
8 |
高社干;魏洛霞;王立东;冯笑山;;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
9 |
李步洪;谢树森;WILSON Brian C;;光动力学疗法剂量学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06期 |
10 |
邹朝晖;高平;阴慧娟;李迎新;;光动力疗法对人工龋口腔生物膜菌斑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9年10期 |
11 |
孟婧;高博文;王海龙;;新型光敏剂HA的激发光物理特性与敏化单态氧测量系统[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2 |
韩方莉,吴碧琼,熊俊,熊宝珠;血卟啉衍生物(HPD)对激光诊治恶性肿瘤的应用[J];应用激光;1996年02期 |
13 |
汪明明,崔速南;血卟啉光敏技术作用原理[J];癌症;1986年03期 |
14 |
高社干;潘利咸;王立东;冯笑山;曲智锋;单探幽;谢萱虎;贾瑞诺;宋娜莎;;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及其癌变细胞系SHEEC的Photofrin-Diomed 630-PDT损伤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
15 |
林慧韫;陈德福;沈毅;李步洪;谢树森;;光动力疗法中单态氧的近红外发光检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
16 |
韦顺登;HPD光敏效应诊治恶性肿瘤的药理基础及临床[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年05期 |
17 |
黄英才;;光动力学技术(Photodynamictechnique)诊治消化道肿瘤[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
18 |
陈裔英,杨红,谢企良,郭峰;血卟啉衍生物及红光对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1998年06期 |
19 |
;激光医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2期 |
20 |
刘渊声;李维娜;杨继庆;屈学民;;低频超声激活光敏剂ATX-S10和HPD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