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过程研究
【摘要】:南方红壤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南方森林系统结构中面积最大的退化类型。人为营造纯林、清除林下灌草和枯枝落叶,导致许多林地缺失地被物,土壤裸露面积大,“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林下水土流失流严重,治理难度大,严重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长汀河田为研究区,设置了3种不同处理坡面、5种不同治理模式样地和1个对照样地。3种不同处理样地分别为:马尾松林下侵蚀劣地原地表(R1)、去除表面粗化层处理(R2)、翻耕30cm处理(R3);5种典型治理模式为:乔灌草混交模式(M1)、全坡面播草模式(M2)、条沟草灌模式(M3)、封禁治理模式(M4)、低效林改造模式(M5);对照样地(CK1)为植被保存完好的风水林。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模拟降雨条件下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过程、不同处理对坡面土壤颗粒迁移的影响和不同治理模式减流减沙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了不同治理模式的治理效果,旨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