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谐波和双光子激发荧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肠微结构成像
【摘要】: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始发在结肠粘膜的息肉,具有很高的癌变率。早期发现腺瘤息肉恶变,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早期腺瘤息肉一般发生在黏膜层,黏膜层主要成分的形态学和分布的变化都与肠道组织的病理学密切相关。因此,肠道黏膜层的微结构成像对早期肠癌的检测和防治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基于二次谐波和双光子激发荧光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的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能对生物组织的微结构进行成像。在早期消化道癌症诊断方面呈现出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成为生物医学光子学一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在本论文中,首先,我们通过了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多通道模式,对老鼠正常新鲜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的黏膜层进行成像,获得了柱状细胞、杯状细胞、肠腺等微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与H&E染色图像显示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能够从亚细胞水平对正常新鲜的肠组织黏膜层的微结构进行成像。接着,利用多光子激发显微技术,我们研究了人体结肠正常黏膜、管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的形态学特点,将所得的结果与病理切片H&E染色图像作比较,二者得到的数据也是吻合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多光子显微成像有着与病理学相当的分辨率,能够对病变过程中肠组织的微结构变化进行成像。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能为人体肠道组织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精确的信息。随着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与内窥镜相结合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有可能实现对肠道疾病实时活体的诊断。
|
|
|
|
1 |
朱小钦;卓双木;郑莉琴;陈建新;;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和二次谐波产生的非线性光谱分辨成像技术用于皮肤瘢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
2 |
郝淑娟;崔海瑛;何巍巍;邱忠阳;丁军荣;;二次谐波显微成像技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52期 |
3 |
马万云,张亮,刘岗,朱峰,陈光,文克玲,陈瓞延;用双光子激发荧光进行单分子探测的实验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
4 |
邱骏鹏;梁闰富;彭晓;李亚晖;刘立新;尹君;屈军乐;牛憨笨;;多色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技术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5年04期 |
5 |
朱峰,马万云,张亮,文克玲,陈瓞延;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的单分子探测技术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6 |
张荣丽;李慧;吴岳恒;余佳;刘尚敏;郑炜;林展翼;;利用光谱和时间分辨的多光子显微技术识别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中国激光;2020年02期 |
7 |
夏安东,蒋诗平,朱纪军,沈耀春,陆祖宏,黄文浩;绿荧光蛋白的双光子激发的荧光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4期 |
8 |
贾锁堂,邓仕兰,秦莉娟,王祖庚,王勇,王钢,李建庆,周国生;钾蒸汽中双光子激发产生2~3∏_g—α~3∑_u~+扩散带受激辐射[J];光学学报;1993年10期 |
9 |
刘亚丰,陈同生,骆清铭,曾绍群;基于双光子激发的荧光相关谱测量[J];激光生物学报;2003年06期 |
10 |
刘亚丰,陈同生,骆清铭,曾绍群;双光子激发光漂白的荧光相关谱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3年11期 |
11 |
陈同生,曾绍群,周炜,骆清铭;供体与受体双光子激发吸收截面比值的测量[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12期 |
12 |
李源波;原子双光子激发截面的计算[J];光学学报;1988年03期 |
13 |
陈传宝;赵明;;基于二次谐波和双光子激发荧光相结合的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器官移植;2012年05期 |
14 |
陈同生,曾绍群,骆清铭,张智红,周炜;活体细胞内双光子激发的光漂白特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年02期 |
15 |
刘立新;屈军乐;林子扬;陈丹妮;许改霞;胡涛;郭宝平;牛憨笨;;双光子激发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量技术[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
16 |
武文博;刘斌;;可双光子激发的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及其生物医学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20年02期 |
17 |
刘必成;;光电效应中双光子激发与单光子激发跃迁几率比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8 |
尹少云;莫钧婷;潘梅;;碘化亚铜配位聚合物的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发光[J];发光学报;2020年07期 |
19 |
J.Treusch;三角硒的双光子激发发光[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5年06期 |
20 |
薛照明,田玉鹏,王东,易佑民,蒋民华;含吩噻嗪锌、镉配合物的双光子激发荧光光谱[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