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分束光栅的设计和制造
【摘要】:传统的偏振分光器是用自然双折射晶体或者多层介质膜来制作,前者显得大且重,后者制造成本高,难以满足现代光学系统的要求。当光栅周期和光栅深度与入射波长在同一量级时,光栅具有很好的偏振特性。因此,光栅可设计为偏振分束器件。本文设计了两种偏振分束光栅,基石英玻璃的透射光栅和基于镀金的反射光栅。在实验上,制作了反射光栅,并测试了它的性能,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一致。文章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利用模式方法设计了用于532nm激光的石英透射光栅。设计出了四种PBS光栅参数,性能分析表明,透射光栅的衍射效率较高,光栅参数的冗余度好,但是所需要的刻蚀深度较大。2.利用严格耦合波的数值计算,设计出了用于532nm激光的镀金反射光栅。设计的结论是,周期为277.78nm(3600线/mm),深度为90nm的正弦镀金光栅可以把TE光反射到零级,把TM光衍射到-1级。性能分析表明,该光栅是可以在实验上制作出来,而且也满足光栅复制工艺的要求。3.在实验上利用全息曝光、IBE刻蚀和真空镀膜制作出了镀铝反射光栅,测试光栅的相对衍射效率和绝对衍射效率,其绝对衍射效率满足商业要求,相对衍射效率与理论预测的一致。
|
|
|
|
1 |
方明月;段永远;谌夏;彭姝慧;蒲利春;;非线性光栅器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2 |
王聪;张军伟;杜丽;周海;;光栅拼接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8期 |
3 |
卢中尧;;用可控光学透明光栅记录全息档案信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4年02期 |
4 |
李德辉;;一种不用透镜的简单光栅结构[J];计量技术;1981年08期 |
5 |
杨敬曾;;圆盘径向辐射光栅的简易调整方法[J];航空工艺技术;1985年10期 |
6 |
潘星辰,庄松林;用总极值方法进行零位光栅结构的最优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1988年01期 |
7 |
赵鹭明,王立军;光栅制备工艺的新进展[J];光学技术;2001年05期 |
8 |
安飞;苑伟政;乔大勇;;微型可编程光栅实现光谱模拟的方法研究[J];光学仪器;2007年02期 |
9 |
焦焱;刘林华;;结构异化对二重光栅辐射特性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
10 |
张玉涛;宣益民;;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强化吸收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
11 |
尤勐;黄战华;蔡怀宇;;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的新型耦合光栅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3期 |
12 |
李国龙;李进;;微纳光栅结构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0期 |
13 |
孙雨南,秦秉坤,陈明彻,丁汉章;反射式闪耀变周期光栅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4 |
于丽娟;左玉华;郑军;;用阶梯变化金属纳米光栅增加介质中的光吸收[J];太阳能;2013年02期 |
15 |
张奇志,周传宏,傅克祥,王植恒;阶梯形浮雕和折射率位相光栅的衍射性质比较[J];光电工程;2000年02期 |
16 |
陈非凡,李云龙,殷玲;微型可编程相位光栅的理论特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01期 |
17 |
王琦,周凌宏,陈超敏,于晓宝;调强型多叶光栅[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9年01期 |
18 |
张迎新;刘京南;内田敬久;;差动光栅式精密定位精度的提高[J];计量学报;2006年01期 |
19 |
许云飞;陈家璧;庄松林;;一维零位光栅编码优化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4期 |
20 |
叶燕;周云;张恒;陈林森;;采用亚微米埋入式光栅的彩色滤光片[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