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汉籍史料研究
【摘要】:琉球,这个明朝以后频繁出现在汉籍史料中的东南邻国,自明朝初年向中国贡献方物之后,逐渐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往来附属国。琉球自古便出现在中国史书中,明朝以后无论正史、列传、笔记小说、杂集中都有对其的记载。史料频繁记载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中琉两国之问自明朝以后存在紧密国家关系,并且表现在各个领域,不仅政治形态领域具有宗藩关系,在民问的文化技术交流上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琉球的传承。由于琉球地处中、日、朝三国与南洋各国的十字路口,其区位优势是无需赘言的。因此,琉球也是中日朝与南洋各国商品的集散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都乐于前往琉球贸易,西方列强也对琉球垂涎三尺。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击败中国,打开中国的海上大门,强迫中国签署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纳入世界殖民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并将中国封建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之后便得陇望蜀,将尚处于征夷大将军统治下的日本纳入视野之内,要求与日本通商贸易。琉球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中日的“两属”政治形态被列强视为钳制中日两国进而扩大东亚贸易的前进基地。故而19世纪中叶,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接踵来琉。进行勘测与琉球进行商品贸易、在琉球传教、建立避难港、建立贸易基地以及海上供给港口等活动,以期实现他们希望和琉球“修好”,进而琉球开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