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广泛交流、持续冲撞的20世纪,一部分中国音乐家致力于音乐创作;另一部分人则全力投入对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宝藏的收集、记录、整理和研究活动。这一活动,既是对此前三千余年民间“采风”传统的合理继承,同时,又不断受到20世纪新的文化潮流和诸多“新学”的深刻影响。笔者将此总称为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本文即以20世纪前66年的“实地考察”为对象,采用“编年史”和“个案”剖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绪论及上下两篇共七章,对1949年以前非音乐界、外国学者、音乐界人士,以及1949年—1966年期间大陆音乐界所进行的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活动的背景、理论、方法、成果、经验、问题等逐一追述、分析、解读、审视,力图初步清理出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的脉络,并为它在新世纪的巩固和推进提供某些可资参照的思路。
本论文力图将这段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历史,置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的背景中,进而认识中国民族新音乐的建设与现代民族国家进程的关系,以及其与民间社会的关系。
笔者认为,20世纪前半叶延安音乐家群体对陕北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1950年代以来对一系列传统音乐瑰宝的深入考察,对于本学科的成长具有奠基性意义,而早期歌谣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外国学者等拓荒者之所为,同样令后来者钦佩。
笔者毫不怀疑,20世纪的“实地考察”,已成为建立民族音乐学的一个牢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