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偶氮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及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合成了非线性光学生色分子N.(对硝基苯偶氮苯).苯胺基苯
(ADPA),并进行必要的结构表征,同时深入研究了它的光致双折射、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等各种光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光信
息存储能力。我们首先介绍了以ADPA为非线性生色团,PVK为电荷传输
体,TNF为光敏剂,并添加PBA为增塑剂的聚合物的制备,研究结果表
明,该聚合物不仅具有较大的非线性三阶极化率,其非线性三阶极化率
达到2.62×10~(-4)esu.J,比一般的非线性光学材料高出好几个量级,而且具
有很强的光致双折射、光致取向增强双折射效应和光信息存储能力。我
们已经初步实现了多重角度复用信息存储、获得了较为清晰的全息图像
存储。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开发新型的多重角度复用信息存储材料是很有
意义的。为了揭示ADPA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微观机理,我们还应用量
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
|
|
|
|
1 |
刘萍,李建平,王玉炉;酰基偶氮化合物的固态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5期 |
2 |
宋玉平,刘万玲;芳氨基脲类化合物单侧脱氢制取新型偶氮化合物[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3 |
石蔚云,牛永生;α,β-不饱和酰基偶氮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4 |
李建平,刘清玲,刘萍,王玉炉;合成芳基芳酰基偶氮化合物的简便有效的新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5 |
牛永生;李建平;郑鹏志;;NaBrO_3/H_2SO_4氧化合成芳酰基偶氮化合物[J];化学试剂;2006年02期 |
6 |
祁秀秀;王顺明;丁敬敏;张文雯;;芳香族偶氮化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09期 |
7 |
宁志刚;张可心;;几种双偶氮化合物分子的合成及表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8 |
廖乐星;傅正生;郭宏仓;袁莉;;热对偶氮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8年10期 |
9 |
于世钧;王璐;廖春泉;李聪;;新型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响应性能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0 |
姜小莹;黄建华;刘爱琴;吴静漪;;以NaBrO_3/H_2SO_4氧化体系合成己二酰基双偶氮化合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1 |
唐智勇;赵莹;胡云楚;孙丽;刘伟;;双氰乙基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试剂;2011年01期 |
12 |
任越生,叶秀林;用偶联反应制备芳香偶氮化合物的初步改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3年01期 |
13 |
朱永;陈孔常;吴铬旦;;某些偶氮化合物光褪色研究[J];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14 |
和田弘子;李芥春;;水溶性高灵敏度偶氮试剂及其应用[J];化学试剂;1987年05期 |
15 |
罗美明;肖森;陈益钊;袁德其;;方酸与某些偶氮化合物的反应[J];有机化学;1991年04期 |
16 |
潘继刚,夏炽中,李庆丰,刘耀华,黄月君;几种偶氮化合物的合成[J];太原科技;1999年01期 |
17 |
王玉炉,段志芳,李建平,王红,时蕾,王晓阳;相转移催化法合成新型偶氮化合物[J];合成化学;2000年05期 |
18 |
刘海霞,杜洪光,姜思光,郑江,刘鸣华;长链烷氧基苯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气/水界面上单分子膜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9 |
李德江,喻克雄,孙碧海;三氮唑类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合成化学;2004年01期 |
20 |
牛永生,邱明艳,李建平;芳酰基芳基偶氮化合物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