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对酞菁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做了介绍,并
回顾了近年来蛋白质探针的研究进展及蛋白质分析的一些重要方法。
首次采用高锰酸钾氧化降解2-萘酚-6-磺酸的方法合成了“分子碎片”
4-磺酸邻苯二甲酸,然后以此“分子碎片”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合
成了具有C4h结构的四磺酸基酞菁锌(ZnPcS_4)单异构体。以所合成的
ZnPcS_4为探针,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BSA与ZnPcS_4的相
互作用。紫外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ZnPcS_4与BSA的结合模型符合相分
配模型,ZnPcS_4与BSA主要通过静电引力作用,结合常数K为7.82×10~5,
最大结合常数n为7.82。荧光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ZnPcS_4与BSA的结
合常数K为2.02×10~5,与紫外测得的数据在数量级上一致。
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四羧基酞菁金属(锌、铝、锰、镍、铜、钴)配合
物和八羧基酞菁金属(锌、铝、锰、钴)配合物。以羧基酞菁金属配合物
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求出羧基酞菁金属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
数。结果表明:不同中心金属和不同数目的羧基取代基对结合常数K的影
响不大;采用络合竞争法确定了羧基酞菁金属配合物在BSA分子上的结
合位置,结果表明:四、八羧基酞菁金属配合物主要结合于BSA的I位结
合位。
|
|
|
|
1 |
秦身钧,申金山,李艳廷,魏永巨;金属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2 |
汪开治;;从马铃薯中提取药用蛋白[J];生命世界;1991年01期 |
3 |
马贵斌,杨频;荧光法研究血清白蛋白与药物的结合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2年05期 |
4 |
魏永巨,李克安,童沈阳;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结合反应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
5 |
秦身钧,姚宏伟,王冬云,史长林,魏永巨;牛血清白蛋白三元体系结合反应的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6 |
林琳;刘睿;李永红;苏慧敏;;稀土离子铈(Ⅳ)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清白蛋白的含量[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7 |
苏志国;姜炜;冯朴荪;高昆玉;;染料配基吸附层析纯化血清白蛋白[J];生物工程学报;1991年02期 |
8 |
吴芳英;王春燕;许逸敏;;荧光法研究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N′-苯基脲与血清白蛋白间的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5期 |
9 |
张英霞;张云;;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0 |
满初日嘎;张英霞;;黑眶蟾蜍皮肤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
11 |
;银染色法检测PAGE分离的超微量蛋白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4期 |
12 |
黄锐;夏之宁;龚萍;;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1期 |
13 |
郑婷;王卓渊;侯若冰;沈星灿;;圆二色光谱研究Ni~(2+)诱导血清白蛋白构象变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4 |
满初日嘎;张英霞;胡文婷;;黑眶蟾蜍血清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5 |
张少权,李昊,郭春腾,饶平凡;血清白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6 |
黄迎春;苟兴华;韩蕾;李德华;赵兰英;吴洽庆;;人血清白蛋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融合蛋白的构建及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
17 |
杨友田;;低血清白蛋白的老年人行心脏手术时并发症增加和住院期延长[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0年02期 |
18 |
刘青松,ConroyWG,BergDK;血清白蛋白对α_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反应的增强作用(英文)[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
19 |
沈海法,邵靖宇,B.HAVSTEEN;中国眼镜蛇血清白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2年05期 |
20 |
孙国凤;构造和性质类似于天然型、产量为10g/l的重组白蛋白[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