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试行政府雇员制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借助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工具理性建构公务员制度契合了工业时代管理实践的需要。由此建立起来的官僚制在工业时代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亟需改进和突破的就是以官僚制为设计基础的公务员制度,其庞大的身姿和消耗,及其带来的严格的科层观念,使它逐渐偏颇了公共管理的实质。上世纪后半期,西方公共行政范式的发展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的浪潮,同时以人为核心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公共管理出现全面置换和根本性变革。我国公共管理在变革中也逐步展现自身特色,但是理论的“巨人”和实践的“侏儒”难以匹配终究产生了诸多困境。其中,公共人事问题便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政府改革的步伐,因此除了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外,部分城市还探索试行西方政府雇员制(Government employee)以适应“入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政府效率和公平的均衡,并力图达到实现善治的目的。
从整体上讲,由于政府雇员制是“舶来品”,不同学者立场和视角各异产生了各自不同理解。文章从可行性的视角出发,首先探讨了政府雇员的源由和现状,以及其在西方的特殊含义,着重论述了我国试行政府雇员在主客观上的可行性因子,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发展政府雇员制的构想,并且通过实践,逐步实现这种构想,以促成我国公共行政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