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行为观察法、测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体质测量与评价等研究现状,归纳和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重点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本体论、条件论和方法论,为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和促进体质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各国学者都非常重视广大青少年的体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没有把学生的社会化与之相联系,以“描述—解释”式的研究范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2)青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竞争的主体,其体质健康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界、体育界等有关部门为此而做的努力也从未间断。但连续四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结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行冲突”现象。3)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实质上是习得性教育与养成性教育的结合,它是一种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泛教育,长期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一直是以学校习得性教育为主导,而在养成性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4)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实行的体育教育模式从自觉意识、行为习惯和长期效果而言,显得十分局促。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不是对学生身体的简单改造,而是要让学生对体质健康的生存与生活意义产生积极的价值认同,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任何一种教育活动本身都有教化和内化的统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而言,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化是终其一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化的内容、方式、方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上述诸方面的相互影响、协调所形成的合力。6)从本质上而言,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是生活世界对学生成长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