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

刘祖辉  
【摘要】: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从思想层面考察近代以来武术发展、演变的动因,有利于揭示当今武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由于思想本身就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理性认识,历史上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往往根植于价值取向的变化。对于武术价值认识上的差别并导致产生相对不同的武术价值观念,是武术思想演变研究中要回答的深层次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历史学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分阶段将武术从属性价值、功能价值、文化意蕴价值三个价值层面分别进行研究,全面考察了各个时期以武术价值为核心的武术思想演变的特征,为近现代武术发展及武术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研究结果表明: 1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对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进行合理分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它能较为清晰的刻画出一百多年来武术发展阶段特征。包括:以“武侠豪情思想”为核心的武术多元化价值取向阶段;以“尚武思想”为核心的武术多元化价值取向阶段;以“体育武术思想”为核心的武术功能价值取向阶段;以“民族精神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武术多元化价值取向阶段;以“申奥思想”为核心的武术功能价值取向的阶段;以“人文武术思想”为核心的武术多元化价值取向阶段。这为人们理清中国近现代武术武术思想演变背后的动力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通过这个视角进而深入探讨当前武术存在的问题根源以及未来武术发展的思路。 2武术思想演变归根结底是由现实的社会变革所决定。武术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它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源隐藏于社会存在之中,即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综观近代以来武术思想演变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可以认为,它与我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轨迹是相吻合的。武术思想的每一次变革,无不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真实反映。 3文化意蕴价值是武术价值的核心。承载了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华武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凭借着自身的发展逻辑规律得以延绵流传。无论是晚清时期的武侠豪情和民国时期的尚武思想,还是在武术热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观和新世纪人文武术的思想,其实质均是武术文化意蕴价值的真实体现。只不过随着时代的不同,历史的任务不同,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载量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建国初期“体育武术”的思想定位游离于武术文化意蕴价值之外,再加上“武术入奥”思想对“体育武术”思想的推进,至使在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中有着悠久传统的武术文化发生了根本性裂变,原有的文化内涵被过滤,传统的拳理技术发生异变。武术陷入一段问题时期。 4多元化价值取向协调发展能有效推动武术健康发展。纵观近现代武术发展演变的历程,我们清楚得认识到武术价值取向多元化阶段是武术发展的繁荣阶段。相反,武术价值取向单一化阶段,是武术发展问题时期。可以认为,文化意蕴价值、功能价值、属性价值构成了中华武术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其中,文化意蕴是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其它价值发展的缘起,也是其它价值追求的目的。属性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层,是其它价值的外化与生动体现。功能价值是价值体系的中间层,是文化意蕴层与属性价值层的连接体。因为有了功能价值层,武术价值体系显得完整而牢固。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发展不等于说平均、等速发展,而是需要协调发展。因为协调本身就意味着“合和”,意味着“一荣俱荣”。 5新世纪武术价值取向——人文武术思想。在追求人文精神的时代,对武术的认识与实践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其内涵深邃的价值正是无数有生命个体追求的本真,是满足人的需要这个最为根本、长远的价值所在。因此,人文武术是当今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和文明进步的表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亚琪;汪鸿宾;刘仁憨;郭卫;雷少华;;论北方少数民族节会体育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J];河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白鸿顺,李忠孝;当今武德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陈颐;论制度的价值取向[J];学海;1994年06期
4 余逸群;;当前小学生的价值取向[J];教师博览;1996年10期
5 王重鸣,陆兴海;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6 吴光章;论社会价值取向的重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刘恩允;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基本特征的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年01期
8 刘志雄;“三个代表”的价值取向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1年03期
9 林敏霞;以人为本——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和价值取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鄢礼金;牛宝金;;谈学校的 人性化管理[J];吉林教育;2004年09期
11 许斌龙;中国血缘法逻辑及其普遍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12 何杰;;论名校长培训的价值取向及其培训模式的重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3 蒋芝英;;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人文代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4 袁海林;;试析《漫话清高》中的几个难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10期
15 莫社平;;大学教育追求的是什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6 王丛霞;;生态文化内蕴的价值取向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7 钟静;刘付国梁;;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8 张晋;;当代知识观视野中的职教改革价值取向[J];职教通讯;2006年09期
19 何秀丽;;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一点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0 沈美媛;张琦英;;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友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嬗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春华;;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价值取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张忠利;;美国公共伦理与公共管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宋锦洲;赵靖芳;;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华;;乡村休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齐仁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婷;普通美术教育生活化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银春;我国娱乐新闻的传媒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抒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取向[N];四川日报;2005年
2 任悦;天津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价值取向太个人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王多;从“裸体新闻”说开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唐允明;价值模糊 精品难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胡良桂;以人为本:文学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的“国家大事”[N];重庆日报;2009年
7 吴素玲;价值取向 值得商榷[N];文艺报;2001年
8 徐怡芳 王健;非正常价值取向为害当代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9 金岩石;纳斯达克改变A股价值取向[N];财经时报;2006年
10 胡绍学;从建筑设计的竞标评选看价值观之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