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与超越

徐成立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本研究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为背景,从科技哲学的视角出发,以实践的思维方式,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及多重层次的分析比较为方法,对目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超越困境,实现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科技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必然打上科技发展的印记。百年奥运与科技结合的历史证明,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存在方式,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驱动力,它在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复活的同时,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快速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科技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造福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逐渐阻碍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使其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困境是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实际结果与其发展的预定目标呈现相反的趋势,是科技文明时代所遭遇的对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其崇高理想构成威胁和阻碍的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是总体发展顺境中的困境,属于“类发展困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困境表征在三个维度上,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自然性危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性危机,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的危机。在自然层面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源于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本应是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状态,但与自然的失衡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限制浪费;在社会层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社会的缩影和聚焦,本应是通向社会和谐的桥梁,而与社会失衡造成了过度商业化、政治化、以及公平竞争的丧失和伦理道德的沦丧;在人自身层面,人的发展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人自身的失衡不仅带来了人的生理、心理的创伤,同时对人的精神造成了伤害,带来了现代奥林匹克理想家园的幻灭和奥林匹克运动审美价值的丧失。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困境固然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我们发现不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自身都与科技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现代性特征社会背景下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及工具理性单方面的膨胀、对利益无休止的争夺以及体育竞技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使科技异化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而科技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承载人的价值,科技带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使用科技的人自身的问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科技异化根源的背后实质是人的异化。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困境存在必然性的同时也存在可控性。基于发展的思考,超越困境需要新观念、新角色、新制度。首先,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科技进行价值认知,树立全面的科技观,科技并非万能,实现科技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价值的关联,确立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科技观;其次,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科技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确立科技应用的辅助性、适度性、统筹性的原则和限度;第三,加强现代奥林匹克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强化科技立法、科技伦理以及促进现代奥林匹克全球化等具体规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金德;;浅谈“科技奥运”中的科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2 张得保;;现代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12期
3 贾廷秀;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J];江汉论坛;1999年12期
4 赵德勋;苏娟;;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危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吴玲,于涛,宋玉芳;对科技奥运的人文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0期
6 何强;;科学技术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两难”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于晓勇;郭春东;黄璐;朱东华;郜磊;;试论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8 郑小九;;科技奥运的伦理困境及其消解途径[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9 孙玉敏;;谁误读了奥运金牌?[J];招商周刊;2004年36期
10 彭未名;科技道德教育:科技时代的挑战与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11 朱国生;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6期
12 杨洪辉;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机制 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12期
13 詹祥粉;从“祭神”到“育人”——试论奥林匹克运动人本主义的凸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4 郭兆霞;徐香喜;;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技术异化现象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5 周秉政;;女子运动员对奥林匹克发展的贡献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5期
16 王芳;;药物的异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严峻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7 董传升,徐向东;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因的哲学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18 李智;朱忠祥;;科技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9 沈定珠;;论休闲体育在科技时代中的社会价值[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6年02期
20 李江;;温故以求新——科技发展与设计创新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向更高层次迈进[J];装饰;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鹏;勇志军;;试论志愿者服务对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作用[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2 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陆雯;;2008年奥运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朱小丽;;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化趋势的社会学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杨茜萍;何云涛;;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女性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张翠苹;张宏伟;;论奥林匹克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栾彬;张梦佳;;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异化及其消解[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王传友;;论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经济的双向驱动关系[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王慧琳;;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看体育传播中的现代西方体育强势及影响[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程志理;刘雪冰;;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人文危机”与消弭途径——论奥林匹克竞赛的竞技伦理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成立;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娜;现代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孙秀云;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牛静;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曾林;论科技时代人类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淼;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看女子体育地位的提高[D];苏州大学;2008年
2 李威;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伦理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军;奥林匹克运动中兴奋剂问题的社会学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徐靖;中国妇女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赵杏子;论萨马兰奇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夏骄阳;国际奥委会与国家奥委会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王晶晶;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角度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倪水雄;辅助生殖技术与生育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魏央;论传教士对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丽茹;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开展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拥抱五环 梦想成真[N];工人日报;2008年
2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 任海;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性与传统体育[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沈雷王彦;何振梁细说奥运人文精神[N];文汇报;2008年
4 汪涌;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地震灾区人民同在[N];人民日报;2008年
5 徐金春;向奥运学学创新[N];边防警察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晶;让我们共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王霞光马剑 季芳;让全球铭记一个美好的盛典[N];人民日报;2008年
8 高鹏;国际奥委会在京颁授奥林匹克勋章[N];人民日报;2008年
9 国家体育总局对外联络司国际交流处副处长 周京;国际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现行政策及发展现状[N];中国体育报;2003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洪波;北京怎样“还世界一个惊喜”[N];南方周末;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