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叶集》梅歌看中国梅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摘要】:
中尾佐助(1986:3)说“日本文化是花的文化、植物的文化”。梅的原产地是中国,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僧人带到日本的。奈良时期,日本和隋唐的交流进入盛期、“唐风文化”在日本开出绚丽的花朵。从中国传去的梅花在贵族中间极受欢迎,梅花成了日本“唐风律令”国家的象征,有“梅花奈良时代”之说法。而《万叶集》正是在这个时期编纂的,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
在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中收有“春日赏莺梅”的诗,自此,梅花登上了日本的文学舞台(斉藤正二,1985:16)。《万叶集》中梅花歌的数量很多,其风格清新淡雅,手法细腻别致。歌人从雪白的梅花的联想到雪;歌人被早春梅凌寒开放所感动的同时又为它的飘落而惋叹;借梅花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把“梅莺组合”比喻“绝佳搭配”;以梅花比喻美丽的女性;用梅作头饰表达了歌人对梅的喜爱;万叶歌人以“和歌”这种日本特有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对梅的情感。
万叶歌人在吸收中国传统梅文化,模仿中国古代梅花诗的基础上创作了梅歌,虽然《万叶集》中也收录一些独具日本特色的梅歌,但本论文主要从中国梅诗与万叶梅歌的相似点进行论述,把万叶梅歌进行分类,与中国梅诗分别进行比较,在前人梅文化、文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代梅的审美意识、中国古代梅文化如何被万叶歌人模仿、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