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治迹统类》文献学研究
【摘要】:《太平治迹统类》共三十卷,是南宋蜀人彭百川改编《续资治通鉴长编》而成的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全书所载史事起于宋太祖,迄于宋钦宗。该书并非单纯地摘录《长编》,而是以其他同时代的史籍、笔记小说、诗文集等对史实进行佐证,采用先故事后制度的结构,对北宋九朝旧事进行条分缕析,充分展现北宋科举选士制度、职官制度、兵制等政治制度的更革。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太平治迹统类》进行研究:第一章,《太平治迹统类》的作者及成书背景。主要从北宋四川地区的家学现象与刻书业、藏书业的兴盛两方面分析《太平治迹统类》的作者身份及成书年代等问题。第二章,《太平治迹统类》的体例及特点。通过分析历代目录书对《太平治迹统类》的收录情况,确定该书的体例,并将该书与《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进行对比,总结《太平治迹统类》成书体例的特点。第三章,《太平治迹统类》的版本及差异比较。本章第一部分论述了《太平治迹统类》《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与曝书亭本、谦牧堂本、国图藏本、曹效曾校订本、彭元瑞藏本等数种清代抄本的馆藏情况与版本源流。第二部分分别将适园本与四库本、刻本与抄本进行比较,以分析各版本之优劣。第四章,《太平治迹统类》的文献价值。举例说明该书对校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及辑补《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的辑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