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益生功能及机理的初步探究
【摘要】:双歧杆菌作为肠道内重要益生菌,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与许多益生功能密切相关,如治疗便秘、保护肝脏、预防肿瘤等。然而,目前有关双歧杆菌EPS的益生机制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肠道菌群、离体细胞和动物实验三方面探究双歧杆菌EPS的益生机制及生物学功能。首先,为探究4种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WBBI01和WBIN03,短双歧杆菌(B.breve)WBBR04,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s)WBAN07和长双歧杆菌(B.longum)WBLO01的5种EPS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连续灌胃28天,每周取样监测了小鼠肠道的主要菌群(总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拟杆菌和肠杆菌属)数量和多项功能指标(耐酸耐胆盐、抗氧化、物质代谢能力及相关代谢酶活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双歧杆菌EPS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耐酸耐胆盐和物质代谢能力均有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短双歧杆菌WBBR04的EPS在增加小鼠肠道菌群耐酸耐胆盐的能力方面最佳,在抗氧化能力、物质代谢能力和代谢酶活方面,也较其他4种双歧杆菌的多糖有较大提高。其次,为进一步探究双歧杆菌EPS益生机制和潜在益生功能,通过测定灌胃后小鼠血清中尿酸、尿素氮、肌酐、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血糖和总胆固醇等指标,以考查灌胃上述5种EPS对小鼠肝、肾以及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歧杆菌EPS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对肾功能的调节作用有一定影响,此外,5种EPS均能降低血糖水平,部分对血脂有调节作用。通过与肠上皮细胞HT-29、Caco-2的孵育实验,从转录水平考查5种EPS对细胞相关的30种信号通路因子的调节作用。RT-PCR结果显示,5种双歧杆菌EPS均能使肠上皮细胞中信号通路因子PHF1和ARPC2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提示双歧杆菌EPS对神经细胞分化过程和拮抗肿瘤有一定影响。不同菌体多糖对不同细胞信号通路因子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体现出多糖功能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对过敏模型小鼠血清中各种指标(IgE、IgG、IL-4、IL-5、IL-13和INF-γ)的监测和小肠组织切片观察,验证了双歧杆菌EPS的抗过敏作用。结果表明,短双歧杆菌WBBR04 EPS和长双歧杆菌WBLO01 EPS对小鼠过敏反应的调节作用最突出。为进一步探索EPS的作用方式,将过敏小鼠小肠交替与双歧杆菌EPS和OVA孵育,测定不同孵育方式后的小肠中IL-4和INF-γ水平变化,证明双歧杆菌EPS抗过敏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在小肠内形成物理屏障,隔绝过敏源来实现。综上所述,本文较为系统地从肠道菌群、离体细胞和动物实验三方面探究双歧杆菌EPS的益生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分析菌群结构的改变,从宏观角度反映了双歧杆菌EPS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功能,为深入发展微生态学提供了新的借鉴;同时通过分析双歧杆菌EPS作用肠上皮细胞引起的转录水平的变化,为阐明其益生机理奠定了基础;而双歧杆菌EPS抗过敏功能的研究,预示着其对预防食物过敏和移植免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开发价值。
|
|
|
|
1 |
席青;张德纯;;双歧杆菌制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9期 |
2 |
劳文艳,邱红;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年05期 |
3 |
荀安营;李娜;邹兵;王成文;李迎雪;姚君;王立生;;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10期 |
4 |
张鸿军,冯健,郎春田,朱辉,潘兴军;谈谈双歧杆菌[J];微生物学杂志;2000年03期 |
5 |
胡鹏钰;康文丽;王鹏;于俊娟;瞿恒贤;彭灿;戴智勇;顾瑞霞;张臣臣;;母乳来源耐氧化双歧杆菌的筛选[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1年03期 |
6 |
李金敏;张志焱;张菊;李伟;谷巍;;双歧杆菌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年10期 |
7 |
余倩;;提高双歧杆菌活性的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11年03期 |
8 |
刘方久;张德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双歧杆菌研究应用中的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
9 |
左晓磊,赵国先;双歧杆菌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J];中国乳业;2003年12期 |
10 |
吕桂善
,刘宁
,周龙江
,霍贵成;双歧杆菌的研究热点[J];中国乳业;2002年03期 |
11 |
张宝元,柳军,马晓红;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01年01期 |
12 |
陈文学,史俊华;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5期 |
13 |
华煜青;;双歧杆菌对人体的健康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35期 |
14 |
杨淼;宋馨;刘欣欣;夏永军;艾连中;熊智强;;提高双歧杆菌耐氧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1年02期 |
15 |
李凯;;双歧杆菌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6期 |
16 |
元振杰;马弘财;拉巴次旦;曾江勇;;日喀则绵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J];西藏农业科技;2019年04期 |
17 |
董捷;;浅谈溶血性曼氏杆菌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2020年01期 |
18 |
陈群;陈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04期 |
19 |
时晓丽;;西咪替丁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年22期 |
20 |
张红敏;余卫业;刘研研;李艳艳;冯里茹;于微;王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1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