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强酸性尾矿库无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开发规模逐渐扩大,产生的选矿尾矿数量将不断增加,选矿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选矿尾矿数量也将大量增加,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工作尤为重要。传统的尾矿库生态恢复大多采用覆土后植被的方法,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土源,投资成本高,且取土容易造成二次环境破坏,不适宜大范围推广。本文以江铜城门山铜矿凤爪沟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取不覆土,直接在尾砂面上进行改良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探索尾矿库砂面不覆土直接生态恢复的可行性。本文在城门山铜矿尾矿库区选择典型区域作为实验区,实验区长100m,宽40m的面积(约4000m2),在实验前,首先对土壤的性质进行取样分析,主要包括土壤酸化指标(pH、EC、EH、NAG)、土壤重金属元素(铜、铅、锌等重金属总态和有效态)、营养元素(有机质、全磷、全钾和有效钾),通过土壤的性质成份各异,再对研究区域进行区块划分,并模拟闭库后的排水沟设置沟垄;实验区内部分隔5组并10小块对比区,每一组区块中通过相同的土壤改良模式+不同的植物搭配,以便实验中进行离散性对比。通过植物配置采用灌草苔搭配,实现生态的长期稳定性。在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方式及植物配置配置模式,通过后期抚育阶段的观察,包括植物品种、植物生物量及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最合理的土壤改良方式及植物配置工艺。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可用土壤改良基质和石灰对尾矿库土壤进行改良,筛选出可供推广最优品种的组合模式及各品种的混植密度:20%铺地黍+10%苎麻+40%土壤种子库资源+20%豆科植物+10%(高羊茅+狗牙根+百喜草);本次实验共筛选出8个优势品种:鬼针草、田菁、酸模叶蓼、茵陈蒿、铺地黍、苎麻、百喜草、苍耳,并观察和总结这些品种的生长特性,可以作为强酸性尾砂采取改良不覆土工艺的植被恢复品种。本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的覆土进行强酸性尾矿库模式,为今后有色金属矿山废弃地(尾矿库、排土场等)生态恢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
|
|
1 |
姚洪林,郝星海,杨树林,李升;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1年S1期 |
2 |
贲克平;生态恢复地带对北京环境的影响与启迪[J];四川林勘设计;2002年01期 |
3 |
谭辉东,田宗伟;南方天然林区的生态恢复应以封山育林为主[J];防护林科技;2004年S1期 |
4 |
蔡宏庆,张雪满;高速公路用地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J];公路与汽运;2004年04期 |
5 |
杨利民,陈长宝,王秀全,张连学,田义新;长白山区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6 |
王娟熔;甘肃子午岭生态恢复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5年14期 |
7 |
何兵,陈其兵,曾得刚,胥晓刚;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恢复理论及应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
8 |
潘树林,王丽,辜彬;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5年02期 |
9 |
李怀甫;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一)[J];河北水利;2005年01期 |
10 |
施大华;张强;;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学大众;2007年03期 |
11 |
董淑敏;;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1期 |
12 |
董淑敏;;产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
13 |
杜和军;;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J];工程与建设;2008年01期 |
14 |
黄小琴;;煤矿采后迹地生态恢复策略初探[J];环境;2008年S1期 |
15 |
钟凯;辜彬;吕菲菲;;矿山生态恢复景观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6 |
王淑平;;《国外多途径生态恢复40案例解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2期 |
17 |
彭少麟;陈蕾伊;侯玉平;陈宝明;虞依娜;;恢复与重建自然与文化的和谐——2011生态恢复学会国际会议简介[J];生态学报;2011年17期 |
18 |
徐琳;胡锋;李辉信;;典型化工园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参与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1年06期 |
19 |
李宏伟;王东鸿;;农村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浅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S3期 |
20 |
姜涛;;浅析造林更新对生态恢复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