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下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双目标研究
【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往往引致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工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基础。这其中,工业企业的“绿色生产能力”为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创新、支柱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空间。然而,企业,尤其是具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特征的重污染行业企业,正面临着来自政府规制、市场需求和公众关注的多重压力。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初始生产目标的大规模重污染企业经营者,需要逐步选择与实施符合绿色发展的战略和决策。因此,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下,企业需要重新设计其价值链活动和流程,逐渐从短期盈利活动向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过渡,以实现长期社会效益。绿色技术创新与污染排放治理是各重污染企业乃至整个重污染行业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长期整体社会效益与短期个体经济效益的矛盾点所在。因此,本文将绿色技术创新与污染排放治理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讨论,考虑在不同环境规制作用下,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的长期社会目标与短期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与转机,并对以下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从微观个体行为入手,针对地方政府和重污染企业主体在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问题上的行为互动机理,运用演化博弈模型以及SD仿真分析,探寻政府环境规制下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双重目标的环境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特质,为激励企业开展自主性绿色创新实践,自觉合法合规排污,确保政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其次,在内在选择互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个体行为的外在选择机制,运用多项式logit回归,探究在命令型、激励型以及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手段的刺激下,重污染企业在疏远型、保守型、矛盾型和亲近型等四种企业双目标环境行为选择之间的逻辑比较,并针对不同地区及具有不同生产特征的重污染企业双目标环境行为选择机制的异质性表现展开分析。接着,将视野转向宏观,由重污染企业个体选择异质性表征,拓展至对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双目标耦合协调发展异质性现状的讨论,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子系统双目标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排名及趋势。最后,围绕重污染行业双目标耦合协调发展现状,落脚于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双目标组合提升模式的设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fs QCA分析法,探索不同环境规制协调治理的组合发展模式,为有效地提升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双目标的稳步发展提供政策组合方案。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重污染企业双目标行为机理方面。在企业绿色创新积极性问题中,强化政府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奖惩机制及事后鉴定是激励与约束企业的绿色创新环境行为的关键。而在企业污染排放治理问题中,加大公开平台建设工作对于排污数据造假状况的治理效果优于全面排查。进一步,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官方政府监测信息公开平台聚焦媒体及公众关注度的整合力,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晓率,强化第三方监管的声誉影响放大效应是约束企业环境行为的关键。(2)重污染企业双目标选择机制方面。重污染企业普遍存在短期经济目标与长期社会效益不同步的情况,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动力,这不利于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也不利于整个重污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比较逻辑所强调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刀切”。对于不同地区及生产特征的重污染企业,政府应强调“因地制宜”的规制方式,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有效刺激企业绿色创新,准确打击违法排污行为。(3)重污染行业双目标耦合协调方面。我国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正逐步趋于良性状态。综合耦合协调度发展情况,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与污染治理耦合协调度的优化受绿色创新和污染治理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当中绿色创新起到关键带动作用。不同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和排污整治耦合协调度的发展阶段和改变趋势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B08黑色金属业、B09有色金属业与C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与制鞋业,在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排在末尾位置,表现偏弱。对比而言,C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则有较好的表现。(4)重污染行业双目标组合提升方面。总结提炼出立法强度、优惠税率与政府补贴之间联动匹配的放管结合型提升模式;环境治理投资与政府补贴联动匹配的政策扶持型提升模式;立法强度与公众百度搜索指数联动匹配的合力监管型环境规制提升模式。这三种提升模式的共性是强调命令型环境规制的核心条件地位,但同时需要对相关辅助规制手段采取合理收放。并且,针对不同行业发展特征,应开展针对性的组合规制模式,以促进其双目标系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