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O_2响应型智能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废水循环处理性能研究

陈强  
【摘要】:目前,工业废水排放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其中,造纸、皮革、纺织、塑料、化妆品和电镀工业等行业都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染料(特别是阴离子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如Cr(VI)和As(V)等,已有报道表明这些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出现会导致人类产生多种生理和心理疾病,如癌症、肿瘤、贫血和畸变等。所以,在废水排放前去除这些有害的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的吸附材料大多吸附量较低或不具备选择性,同时它们的可重复及再生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依然很严重。因此,急需一种更为绿色智能的吸附材料用于绿色低耗的工业废水循环处理。本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反向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种含亲水的AM与疏水的DEA的微凝胶,含较高比例DEA的微凝胶可在CO_2/N_2调控下实现可开关的收缩-膨胀转变,基于这种特性,微凝胶在CO_2刺激下可实现选择性的循环吸附阴离子染料。其阴离子型染料(AR)的最大吸附量达到821 mg·g~(-1),同时,微凝胶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分别服从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本文还设计了一种微凝胶污水处理填料柱样机,通过交替通入CO_2和碱水冲洗(p H 12),样机可以连续地循环处理和回收染料。(2)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可降解的CO_2响应型微凝胶。在CO_2和N_2的交替作用下,制备的微凝胶可以完成收缩-膨胀和质子-脱质子转变。基于这种刺激响应特性,微凝胶可实现“开关性”的阴离子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吸附,其中MY和Cr(V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37 mg g~(-1)和423 mg g~(-1)。此外,同时/逐步吸附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染料二元体系中,磺酸根染料比重金属离子更容易被吸附且微凝胶的吸附性能在二元体系中得到提高。连续十次的循环实验后,CO_2刺激再生的微凝胶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还可以应用于固定床吸附系统。同时,经DTT处理后,微凝胶可以完全降解。(3)通过乳液聚合得到粒径均一的刚性微凝胶。微凝胶可用于阴离子型染料的吸附,且对MY的吸附量达到2814 mg g~(-1)。经p H 12的碱液处理后,微凝胶可以完全解吸附,1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微凝胶仍能保持85%的吸附效率。此外,本文还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设计了可用于染料浓度简易识别的AI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胥蕊娜;陈文颖;吴宗鑫;;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2 王雪松;许芳;石学波;;CO_2点阵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炎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12期
3 林春燕;张祥;郝亚楠;刘长仲;;CO_2浓度和种群密度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20年06期
4 寇迪;曹志忠;刘瑞瑞;宋涛;贺伟;;油气田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20年11期
5 张学彬;田志聪;刘璐;程士奇;高丹;刘增博;时雅滨;;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1年01期
6 吴金措姆;四郎玉珍;班旦;格桑卓嘎;郝宝成;拉巴次旦;;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西藏白花杜鹃花中活性成分及GC-MS初步分析[J];西藏农业科技;2020年04期
7 刘立家;焦燕;杨文柱;杨洁;于俊霞;;外源盐对盐碱土壤CO_2吸收的影响[J];地球环境学报;2020年04期
8 叶鑫;虞新磊;胡朝阳;徐年军;孙雪;;CO_2和乙酸钠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其虾青素积累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1年03期
9 向征;陈尚里;张景;;玉米储藏中米象密度与CO_2含量的变化关系[J];粮食储藏;2020年06期
10 周方明;蔡佳桢;薛瑞博;石铭霄;;低功率激光激发CO_2电弧稳定性的影响[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6期
11 郭晓鹏;;带喷射器的CO_2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研究[J];制冷技术;2020年06期
12 王景昭;汤佳香;;乙烯装置CO_2含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乙烯工业;2020年04期
13 毕静;;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巍;牟乔乔;张楚风;邓昭;彭扬;;二维金属有机配合物光催化CO_2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2 朱明辉;韩一帆;;仿生酶催化剂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调控[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3 郝广平;;过渡金属-氮-碳催化剂应用于CO_2电催化还原制CO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4 杨婷婷;顾传海;朱林华;史载锋;;CO_2基塑料的合成与性能利用[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5 彭峰;秦彬皓;;晶面控制与硫缺陷助力CO_2电催化还原转化CO[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6 陈展;陈天奇;陈梦金;付朝阳;;高温CO_2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20年
7 费泓涵;;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宽谱白光发射和CO_2固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8 余颖;余罗;巴鑫;施国栋;李正鹏;;金属铜及其氧化物用于太阳能量转换CO_2为燃料的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9 王集杰;汤驰洲;韩哲;李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0 贺涛;;半导体异质结中光生电荷行为与CO_2催化还原性能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11 郝晓凯;贾美林;贾晶春;;Cu_3PdN纳米晶在CO_2电化学还原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2 王键吉;;CO_2响应离子液体的设计及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3 道逍遥;孙为银;;Fe-MOFs无溶剂体系高选择性光催化还原CO_2至CO[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4 陈飞;陶晟;刘宁;;“招潮蟹”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5 董亚楠;李跃辉;;CO_2在催化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6 姚英明;;含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7 周阿武;赵琛;豆义波;李建荣;;TiO_2/carbon@MOF纤维的构筑及光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8 陈艳丽;苏凤云;谢海泉;;制备缺陷MoO_(3-x)/g-C_3N_4以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19 程威;何柯;胡柏石;李建华;刘国宏;;CO_2预疏通碳酸盐型超深砂岩矿层探索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六卷)——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地质分卷(下)、铀矿冶分卷)[C];2019年
20 闫鑫焱;宋湛谦;商士斌;饶小平;;松香基CO_2响应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经原位聚合得到可控的碳纳米管[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卷)[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雨晨;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定制及其在智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李文慧;Co基催化剂制备及其CO_2加氢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相成志;地基红外差分吸收CO_2探测激光雷达激光稳频与信号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杨慧娟;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李艳南;固液两相胺基吸收剂及多孔材料负载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许飞;4种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7 胡迎超;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及成型改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张晓艳;CO_2加氢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9 蒋芸;卫星遥感CO_2反演及植被地区荧光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0 刘欢;非可逆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以及CO_2参与的N-甲酰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1 代增进;Ru(Ⅱ)/Ni(Ⅱ)-NNN钳形配合物用于催化醇脱氢和CO_2氢化还原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2 宋夫交;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3 张逸;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在CO_2吸收及稀土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14 章高伟;冷却条件下超临界CO_2水平管内换热特性研究及循环性能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5 郑文涛;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H_2S和CO_2气体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6 刘国华;机动车尾气高温CO、CO_2排放因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7 倪冬冬;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的研制及CO和CO_2的动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8 范晶晶;煤层CO_2封存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19 徐明怡;模拟大气CO_2升高对小叶章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0 薛明;胶州湾海—气CO_2通量及其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强;CO_2响应型智能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废水循环处理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0年
2 罗文蓉;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净交换影响的模拟与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3 陈晓有;温室青椒罐式CO_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
4 田一哲;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收强化[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5 杨英梁;离子液体介质中电化学还原CO_2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6 段超龙;蒸发过冷对喷射器跨临界CO_2热泵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7 张艺;太阳能-CO_2热泵制热量调控及温度分层水箱联合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8 刘璐;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9 黄妍婷;纳米CeO_2促进型CuAl_2O_4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10 冯香荣;崇州市不同等级沟渠CO_2、CH_4、N_2O通量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11 王宇航;镍修饰TiO_2NTs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还原CO_2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12 陈智艳;六核稀土簇-有机骨架材料用于催化CO_2转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3 吴宇;煤矸石基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O_2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14 张文悦;CO_2侵蚀与AAR共同作用下纳米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5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6 葛强;致密油储层CO_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7 王晓培;山西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情景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18 吴坤祥;碳钢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捕集CO_2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及缓蚀剂缓蚀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19 郭楠;苏北盐沼生态系统土壤-大气CO_2交换特征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年
20 刘芳婷;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与棉花生长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