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沙洲铀矿床绿泥石化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

邓林燕  
【摘要】: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已探明储量和正在开采的最重要的铀矿田之一。绿泥石化是沙洲矿床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成矿前、成矿期热液蚀变,矿山开采表明以绿泥石化为特征的绿化型矿石不仅是传统硅化型矿石的重要补充类型,而且往往叠加在其它蚀变和矿化类型之上构成富矿类型。论文在分析沙洲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和α径迹蚀刻实验等方法,探讨了矿床范围内绿泥石的分布特征,确定了绿化型铀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及绿泥石的化学组成,并进一步探讨了绿泥石的化学分类、绿泥石的n(Mg)/n(Fe+Mg)、nAl/n(Al+Mg+Fe)、AlⅣ、n(Fe)/n(Fe+Mg)等特征值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了绿泥石的形成温度,探讨绿化型矿石的形成环境与形成机制及绿泥石与铀成矿的关系。 主要取得以下的认识:(1)沙洲矿床中绿泥石的产状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呈脉状分布的绿泥石,二是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绿泥石,三是由长石蚀变而来并与长石紧密共生的绿泥石,四是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2)绿泥石的化学组分中镁和铁的含量变化较大;绿泥石主要为鲕绿泥石和蠕绿泥石;绿泥石大部分为泥质岩石来源,仅部分来自于富铁镁的流体,或者在形成过程中受富含铁镁质流体的影响;(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变化于169~219℃之间,集中在200~209℃范围,平均温度为200℃,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下;(4)绿泥石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溶解—沉淀方式,二是溶解—迁移—沉淀方式;(5)α径迹蚀刻实验表明,绿泥石与铀矿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水-岩作用过程中,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使黑云母中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的惰性铀释放出来,成为活性铀;二是热液中的活性铀一部分随热液迁移到合适的部位沉淀,还有一部分被新生成的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吸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达忠;;617铀矿床近矿蚀变绿泥石成分及其成因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2 何建国;毛玉仙;李建中;戎嘉树;祝民强;汪昌亮;冯明月;饶明辉;;花岗岩型铀矿床绿泥石化的诊断性光谱特征及光谱分类[J];铀矿地质;2008年06期
3 伍英;;黑云母向绿泥石转化过程中微观形态及光性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0期
4 蒋少涌;赵葵东;姜耀辉;凌洪飞;倪培;;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一种新类型的锡成矿作用:矿物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学报;2006年10期
5 王联魁;华南花岗岩铀矿中硅化带—绿泥石化带—碱长交代体三位一体的演化模式[J];岩石学报;1986年01期
6 张展适;华仁民;季峻峰;张彦春;郭国林;尹征平;;201和361铀矿床中绿泥石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J];矿物学报;2007年02期
7 G.R.Ewers;J.Ferguson;T.H.Donnelly;瞿维珍;;澳大利亚北部地方纳巴勒克铀矿床成因的一些岩石和地球化学控制因素[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5年01期
8 赵忠华,徐洪发;营口虎皮峪绿泥石化蚀变岩带及其铀矿化特征研究[J];铀矿地质;1996年05期
9 廖震;刘玉平;李朝阳;叶霖;刘世荣;郑文勤;;都龙锡锌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矿床地质;2010年01期
10 赵忠华,徐洪发;营口虎皮峪绿泥石化蚀变岩带及其铀矿化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年02期
11 王登红,陈毓川,李华芹,陈正宏,余金杰,路远发,李寄嵎;湖南芙蓉锡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J];地质通报;2003年01期
12 ЧекваидзеВ.Б.;冯秀芝;;金矿床上升热液淋滤和沉淀共轭带[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1年01期
13 应汉龙;云南大坪金矿床围岩蚀变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黄金科学技术;1998年04期
14 Б.В.布洛金;;绿泥石-水云母铀矿床中的铀石[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4年04期
15 周良仁;张金声;赵志长;黄廷弼;;从接触变质特征探讨超基性岩体的成岩条件[J];西北地质科学;1984年01期
16 丁万烈;俄罗斯马林诺夫铀矿床成因探讨[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年02期
17 张忍顺;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J];地理学报;1984年02期
18 包德宪,曹海虹;江苏省沙洲地区长兴组之管见[J];石油实验地质;1991年04期
19 杨治家,李本川;江苏沿海辐射状沙脊群的动态变化[J];海洋科学;1995年04期
20 吴曙亮,蔡则健;江苏省沿海沙洲及潮汐水道演变遥感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仁;张金声;赵志长;黄廷弼;;从接触变质特征探讨超基性岩体的成岩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7)[C];1984年
2 陈英放;孙再南;;大冶铁矿象鼻山北帮边坡变形破坏及滑坡预报[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3 叶庆同;;江西银山铜铅锌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理[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1)[C];1984年
4 崔艳合;;土岭-石湖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3年
5 王幼麟;;三峡基岩风化壳及其分带的微观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6 王海臣;;折腰山深部主矿体下盘盲矿体的勘探[A];中国矿山地质与西部矿山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楠;杨亚新;林俊;厉淑贞;夏元复;;广东省下庄铀矿围岩蚀变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8 季克俭;牛存信;宋鹤彬;刘金祥;牟江海;;广东201铀矿区两组矿床物质成分及近矿围岩蚀变(1965)[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9 周良仁;;北祁连山超基性侵入体成岩时期及构造控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1年
10 闻云呈;夏云峰;;江苏沙洲电厂二期机组取排水工程对周边影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传固;黔东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义;内蒙古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地质特征及矿化体定位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3 覃礼貌;大岗山拱坝坝基(肩)控制性岩体结构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左力艳;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5 高景刚;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铜矿带成矿条件及遥感找矿定位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孙卫东;新疆土屋—黄山一带遥感异常提取及铜多金属找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单立华;新疆阿希勒金矿床控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文钊;内蒙古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发现过程与启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耿新霞;新疆阿尔泰南缘铁矿遥感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10 张刚阳;藏南金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模式与找矿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林燕;沙洲铀矿床绿泥石化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亮;河北省安妥岭辉钼矿黑云母、绿泥石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招湛杰;湘南白腊水锡矿含矿花岗岩的绿泥石化[D];南京大学;2011年
4 薛志远;湖南郴州芙蓉锡矿田绿泥石成分温度计应用及其成矿温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赵晓宇;新疆西天山松树沟铜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春阳;十红滩与柴达木不同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紫程;Hyperion高光谱遥感在东昆仑东大滩地区找矿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江迎飞;内蒙古毕力赫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史海华;福建大安地区资源评价及成矿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雎程晨;内蒙古自治区毕力赫金矿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欣华;沙洲绿树 江海一色[N];温州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柏芳;加快“第一项目”建设进程[N];衡阳日报;2008年
3 记者 周韧通讯员 郑荣秀 张冰;将开百家连锁生鲜店[N];长江日报;2008年
4 张睿;金沙洲两商用地块提前流标[N];南方日报;2007年
5 记者 陈启海通讯员 程学书 成建华 李强;“钻”活后进村[N];湖北日报;2008年
6 专题撰文 记者 周娜;从华南板块到金沙洲风云[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武孝军;白沙洲工业园招商引资来势喜人[N];衡阳日报;2006年
8 谢臻宋广玉 通讯员 建宣;沙洲村官“转型”社科讲座助力[N];南京日报;2007年
9 丁平衡;白沙洲街道湘江乡完成党报党刊发行任务[N];衡阳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涂亚卓通讯员 刘金峰;白沙洲街为企业“贴身服务”[N];湖北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