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铀矿床绿泥石化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
【摘要】: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已探明储量和正在开采的最重要的铀矿田之一。绿泥石化是沙洲矿床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成矿前、成矿期热液蚀变,矿山开采表明以绿泥石化为特征的绿化型矿石不仅是传统硅化型矿石的重要补充类型,而且往往叠加在其它蚀变和矿化类型之上构成富矿类型。论文在分析沙洲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和α径迹蚀刻实验等方法,探讨了矿床范围内绿泥石的分布特征,确定了绿化型铀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及绿泥石的化学组成,并进一步探讨了绿泥石的化学分类、绿泥石的n(Mg)/n(Fe+Mg)、nAl/n(Al+Mg+Fe)、AlⅣ、n(Fe)/n(Fe+Mg)等特征值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了绿泥石的形成温度,探讨绿化型矿石的形成环境与形成机制及绿泥石与铀成矿的关系。
主要取得以下的认识:(1)沙洲矿床中绿泥石的产状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呈脉状分布的绿泥石,二是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绿泥石,三是由长石蚀变而来并与长石紧密共生的绿泥石,四是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2)绿泥石的化学组分中镁和铁的含量变化较大;绿泥石主要为鲕绿泥石和蠕绿泥石;绿泥石大部分为泥质岩石来源,仅部分来自于富铁镁的流体,或者在形成过程中受富含铁镁质流体的影响;(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变化于169~219℃之间,集中在200~209℃范围,平均温度为200℃,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下;(4)绿泥石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溶解—沉淀方式,二是溶解—迁移—沉淀方式;(5)α径迹蚀刻实验表明,绿泥石与铀矿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水-岩作用过程中,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使黑云母中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的惰性铀释放出来,成为活性铀;二是热液中的活性铀一部分随热液迁移到合适的部位沉淀,还有一部分被新生成的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