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池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研究
【摘要】:
目前,受激布里渊散射探测技术因其具有的高探测精度和探测分辨率,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该探测技术由于所探测的布里渊散射信号光(SBS)经水体衰减后难以被探测器探测到,于是人们提出了双池布里渊散射放大技术。该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布里渊散射信号光强度,但由于装置复杂难以适应实际应用环境,目前还只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布里渊放大技术:单池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技术。该放大技术既可以提高布里渊散射信号光强度,又能保证信号光质量。该放大技术主要利用两束脉冲相干光进行布里渊放大,其中一束用于产生布里渊散射光,另一束则用于该布里渊散射光的放大,得到强度较高的布里渊信号光。这样避免了高能量激光在水中产生其它非线性过程,从而保证了信号光的质量,提高了探测能力。
关于单池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的研究,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利用两台注入式脉冲激光器获得满足该放大方案要求的两束脉冲相干光,即两束光同轴、同偏振、同相位、同频率和同脉宽。2)设计并搭建了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实验光路,实现了两束脉冲相干光中一束用于激发SBS信号光,另一束用于SBS信号光放大的思想,并将实验结果与单光束布里渊散射做了对比分析。3)理论探讨和实验验证了双光束交角对该放大系统的影响,得到相关实验结果:在不同双光束能量比下,放大光能量提取率和SBS信号光增益系数都随双光束交角的增加而降低,但在0~2mrad的夹角范围内,两者变化都很小,得到该放大系统中双光束可有2mrad的调偏角度。4)研究了双光束偏振夹角对该放大系统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双光束并非同偏振时放大效果最好,而是在偏振夹角约为10时放大效率最高。5)根据实际条件改进SBS信号光接收系统,在接收装置中加入一个柱透镜得到点状信号频谱图,有效增加了SBS信号光的可识别性。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所探讨的单池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方案较传统激光探测技术和双池布里渊散射放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增强了SBS信号光强度和信噪比,提高了探测深度和探测分别率。
|
|
|
|
1 |
石锦卫;弓文平;白建辉;刘大禾;;布里渊散射及其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J];物理;2007年10期 |
2 |
刘金全,陈浩,刘玉龙,肖季驹;BGO晶体的布里渊散射与弹性系数测量[J];光散射学报;1997年Z1期 |
3 |
王卫国;非晶共聚体PMA_(0.1)PMMA_(0.9)的布里渊散射[J];应用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
4 |
周佩珍,徐永晨,史金荣,赵明洲;布里渊散射研究K_2SnCl_6晶体的弹性常数和声学模软化[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1年01期 |
5 |
何玉钧,尹成群,李永倩,杨志;一个新型的基于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BOTDR系统[J];光子学报;2004年06期 |
6 |
雷印生,王诺,张镇西;液体中He-Ne激光布里渊散射的实验研究[J];物理;1983年07期 |
7 |
余昺鲲,周福新,刘盾,赫光生,刘颂豪;光纤的后向布里渊散射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4年04期 |
8 |
刘大禾;用布里渊散射实现海水中声速的实时遥测[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8年02期 |
9 |
;非线性光学 非线性光散射、振荡与谐波产生[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1期 |
10 |
李芳菲;崔启良;何志;崔田;李敏;贾茹;周强;邹广田;;发展中的高温高压布里渊散射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4期 |
11 |
刘玉龙,萧季驹;布里渊散射深入研究Y_(3-x)Bi_xFe_5O_(12)晶体中的磁振子和声学声子(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2年01期 |
12 |
宋牟平;微波电光调制的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
13 |
周伟庆,赵明洲;LiNbO_3晶体的布里渊散射与弹性常数和压电常数的测定[J];光学学报;1986年01期 |
14 |
刘玉龙;杨洋;孙靖雅;朱恪;徐正奎;萧季驹;罗毫甦;;布里渊散射决定0.67Pb(Mg_(1/3)Nb_(2/3))O_3-0.33PbTiO_3单晶的弹性、压电和介电常数(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9年02期 |
15 |
张嘉一;;基于布里渊散射理论的分布式测量技术[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
16 |
刘大禾,JeffereyW.Katz;水中布里渊散射的边缘探测方法[J];中国激光;1999年04期 |
17 |
高玮;吕志伟;何伟明;朱成禹;董永康;;水中微弱光散射布里渊频谱选择性光放大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18 |
戴瑞;弓文平;张瑛;石锦卫;刘大禾;;用F-P标准具和ICCD探测水中的布里渊散射信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9 |
戴瑞;侯国相;姚成顺;刘大禾;;分子吸收池在水中布里渊散射边缘探测技术中的应用[J];物理实验;2009年03期 |
20 |
梁浩;张旭苹;路元刚;;基于自发布里渊散射的双路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设计与实现[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