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时代化趋势的不断加深,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认知、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思想修养不高、世俗物化意识增强、社会道德滑坡、是非观念淡薄等,都时刻不断地困扰着青年大学生。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理念,切实有效地实现高校德育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既是教育界要迫切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当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大思政”的教育视野来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力求为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目的,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有关这一论题的一些基本理论内涵问题,包括“大思政”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内涵以及“大思政”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德育实效性内涵界定等;
第二部分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探析了“大思政”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现状,包括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
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前面几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思政”教育视野下的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提出要使高校德育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真实的实践生活,要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针,努力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优化德育环境,使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三者基本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不断完善高校德育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结语部分回顾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展望了本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