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表面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光催化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用于去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改善光催化技术的核心在于提升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相较于其他光催化半导体而言,TiO_2因其具有无毒、稳定、高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廉价等优点,使其在光催化应用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然而,采用TiO_2作为催化剂往往会因为光生电子-空穴复合较快以及对可见光没有响应(因其禁带宽度较宽,3.2eV),导致量子效率较低,表面异质结的构建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从维度、晶面以及能级三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三种新型TiO_2表面异质结材料,通过SEM、TEM、XRD、Raman、Uv-Vis和XPS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态、晶格结构、晶型、质构特性、带隙以及材料表面化学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光催化制氢以及光电流对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材料维度角度:采用水热法通过将零维(0D)的TiO_2纳米颗粒(NP)负载到一维(1D)TiO_2纳米线(NW)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0D/1D表面异质结,制备的NP与NW都同是锐钛矿型TiO_2,并且表面都暴露了{101}晶面,这排除了不同晶型与不同晶面导致材料费米能级不同的可能,材料的不同维度以及紧密接触是构建0D/1D表面异质结的主要原因。制备异质结材料相较于纯的NP和NW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其中NP与NW的比例是影响0D/1D异质结性能的重要因素,当NP与NW的质量比为50:50时,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能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优异的降解循环性能(6次循环降解后降解率仍然能达到93%),以及用于降解罗丹明B(降解速度是NW的两倍)和光催化制氢(光催化产氢速率是NW的5倍)都表现出更高的活性。(2)材料晶面角度:在维度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不同晶面对异质结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将TiO_2纳米颗粒(NP)负载到TiO_2纳米棒(NR)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101}/{100}表面异质结,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NP表面暴露的是能量较低的{101}晶面,NR暴露的是能量相对较高的{100}晶面,虽然NP与NR都是锐钛矿型TiO_2,但是不同维度以及不同晶面的差异导致两者的费米能级却出现明显的不同。制备的异质结材料相较于纯的NP和NR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NP与NR的比例是影响{101}/{100}表面异质结性能的重要因素,当NP与NR的质量比为50:50时,异质结的性能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优异的降解循环性能(6次循环降解后降解率仍然能达到99%),以及用于多种有机污染物,例如甲基橙、亚甲基蓝、罗丹明B、孔雀石绿、双酚A(其中对于甲基橙降解速度是NR的4倍)和光催化制氢(光催化产氢速率是NR的13倍)都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结合了维度与晶面两个因素的异质结相较于方案一中的维度异质结在整体催化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3)材料能级角度:在维度基础上,考虑材料自身能级不同对异质结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沉淀沉积法将Au与Cu逐步沉积在TiO_2纳米片(TiNs)表面,制备了Au-Cu/TiNs表面异质结。研究结果表明异质结的构建一方面增强复合样品对可见光的吸收,另外一方面较低费米能级的Au-Cu合金会与较高费米能级的TiNs之间形成肖特基势垒,抑制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Au与Cu质量比、沉积顺序以及沉积方法都是影响Au-Cu/TiNs异质结样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当Au与Cu的比例为1:1时,Au-Cu/TiNs异质结样品的光催化制氢性能表现最佳(TiNs样品的9倍、Au/TiNs的1.47倍、Cu/TiNs的1.75倍)。
|
|
|
|
1 |
蔡钊;邝允;罗亮;王利人;孙晓明;;Au-Ni异质结纳米晶的尺寸调控[J];化学学报;2013年09期 |
2 |
张振飞;刘海瑞;张华;刘旭光;贾虎生;许并社;;ZnO/Ag球形异质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光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12期 |
3 |
钱学旻;刘辉彪;李玉良;;自组装低维无机/有机异质结纳米材料[J];科学通报;2014年01期 |
4 |
徐现刚,崔得良,唐喆,郝霄鹏,K.Heime;InGaAs/InP异质结界面层的应变研究[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9期 |
5 |
王华;Ag/Bi_4Ti_3O_(12)/p-Si异质结的制备及其CV特性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6 |
马利明;李金钗;;CuO/ZnO量子点异质结及同轴纳米线异质结构的研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3期 |
7 |
李玉兰;;Ga-Al-As激光器的进展[J];稀有金属;1978年01期 |
8 |
邓新华;刘念华;刘根泉;;单负材料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的频率响应[J];物理学报;2007年12期 |
9 |
李旦振,刘平,付贤智;二氧化钛/多孔硅/硅异质结的表面光电压谱[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5期 |
10 |
安丽萍;邓新华;;基于单负材料的光子晶体异质结构全方位滤波器[J];半导体光电;2010年03期 |
11 |
严申生,李唯旦,潘慧珍;异质结材料及其表面金属膜的俄歇能谱研究[J];分析测试通报;1991年02期 |
12 |
石风华;韩鹏;陈溢杭;;含负折射率材料一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的吸收特性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3年05期 |
13 |
严鸿维;张林;朱方华;李波;尹强;;二氧化硅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12期 |
14 |
李鸿梅;刘念华;;一维异质结构光子晶体全方位窄带滤波[J];江西科学;2007年01期 |
15 |
王暖霞;孙承华;胡秀杰;陈萍;周树云;;两步法合成ZnO/TiO_2异质结构[J];材料工程;2008年10期 |
16 |
丁永庆;;MOCVD生长HgCdTe/CdTe/GaAs多层异质结构材料工艺和特性研究通过鉴定[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9年02期 |
17 |
揣宏媛;周德凤;朱晓飞;杨国程;李朝辉;;MoO_3/V_2O_5异质结构材料的静电纺丝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5期 |
18 |
周瑜;李赛鹏;吴越;黄静;;纳米Cu_2O/Cu异质结构材料的制备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21期 |
19 |
李本侠;王艳芬;吴玉雷;;花状ZnO/ZnS异质结构的简易合成、结构表征及光催化活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2期 |
20 |
王典芬,丁国庆,魏铭鉴,孙文华;InGaAsP/InP异质结构材料组分、结构的准确测定与综合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