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控制的研究

郑良峰  
【摘要】:转炉炼钢是生产钢铁的一道关键工序,它所要完成的是冶炼出温度和各种成分(关键是含碳量)都达到预期所需要的钢水。因为钢水的温度及碳含量无法连续检测,并且冶炼过程的边界条件变化复杂,这就导致冶炼过程的终点控制有很大困难,在实际生产中,很难精准掌控钢水碳、温从而导致重复吹炼,因此提高转炉炼钢的终点命中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转炉炼钢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元多相高温物理化学过程,他的机理的解析还不是很透彻,输入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化非常突出,常规建模方法总是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因此,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控制问题是必要的。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转炉炼钢原理和设备状况和转炉冶炼终点控制技术的概况和现状。其次,通过对几种BP算法之间特性归纳和比较,得出Levenberg ?Marquardt(LM)算法拥有收敛速度快,并且学习性能好的特性。再次,简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方法及几种神经网络转炉炼钢终点预报模型。最后,提出转炉炼钢基于LM算法的神经网络智能预报模型和控制模型。 本文研究的方法有充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了理论和试验的双重验证。在研究过程中选用某转炉炼钢厂60炉实际生产数据为样本,用对转炉冶炼终点温度和碳有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参数,提出了有三层网络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报和控制模型,也就是先对终点温度和含碳量进行预报,然后以此为前提决定补吹时期所需的吹氧量和辅助原料量。通过仿真研究表明了此方法有效,能够在实际转炉炼钢使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海龙;宋丽丹;张文华;;投弹式检测技术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J];炼钢;2008年01期
2 黄金侠;金宁德;;转炉冶炼终点静态控制预测模型[J];炼钢;2006年01期
3 王茂华;林李全;;转炉终点控制技术评述[J];安徽冶金;2003年04期
4 郑忠;史战东;高小强;代有训;;两种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模型的比较[J];特殊钢;2008年06期
5 马勇;徐延浩;张守东;;转炉投弹式终点不倒炉出钢技术应用[J];鞍钢技术;2010年01期
6 吴燕萍;李广厚;;转炉吹炼终点控制[J];钢铁技术;2001年04期
7 曲丽萍;曲永印;白晶;张宏文;;氧气顶吹转炉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J];冶金自动化;2007年03期
8 谢书明,陶钧,柴天佑;基于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6期
9 胡燕;何腊梅;;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模型的方法研究[J];钢铁技术;2009年06期
10 丁容;刘浏;;转炉炼钢过程人工智能静态控制模型[J];钢铁;1997年01期
11 宋晋明;;投放式传感器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J];柳钢科技;1999年01期
12 常立忠;李正邦;;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转炉静态模型[J];炼钢;2006年06期
13 柴天佑,谢书明,杜斌,任德祥;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预报[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年04期
14 胡燕;何腊梅;;数据挖掘技术在转炉终点控制中的应用[J];钢铁技术;2010年05期
15 陈建平;;低碳提钒半钢转炉炼钢工艺生产实践[J];四川冶金;2008年02期
16 王登峰,倪红卫,胡志刚;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复吹转炉终点氧含量的预报模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7 许刚;雷洪波;李惊鸿;叶印鹏;薛军;;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技术[J];炼钢;2011年01期
18 徐广新,郑德玲,刘宏才;转炉炼钢后期补吹专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1年04期
19 王登峰,倪红卫;人工神经网络在转炉炼钢终点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钢铁研究;2005年02期
20 张旭升;质谱仪在转炉炼钢终点控制中的应用[J];鞍钢技术;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昊;;碳钢转炉动态模型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忠东;;神经网络在转炉炼钢自动控制中的应用[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3 王玉胜;闫卫兵;王海龙;杨雄伟;;转炉炼钢快速成渣工艺分析[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亚芬;杜斌;陈军鹏;;宝钢转炉过程控制模型研究应用新进展[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5 郭亚芬;杜斌;陈军鹏;谢树元;;宝钢BRP炼钢新工艺过程控制模型研究与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贵成;田兆东;汪勇;韩瑜;徐心和;;转炉炼钢过程终点质量预测的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易操;朱荣;尹振江;侯娜娜;陈伯瑜;汪灿荣;柯建祥;;基于30t转炉的COMI炼钢工艺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慧霞;朱荣;韩丽辉;李存牢;石立光;;转炉炼钢氧气射流技术的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薄涛;刘世平;王得卫;左威;;PLC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应用[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周明;;Sivacon MCC产品在炼钢系统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洪娣;冶炼生产过程在线多参数分析技术及终点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2 刘志祥;深部开采高阶段尾砂充填体力学与非线性优化设计[D];中南大学;2005年
3 戴雪龙;PET探测器神经网络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马戎;智能控制技术在炼钢电弧炉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文敦伟;面向多智能体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刘年生;神经网络混沌加密算法及其在下一代互联网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丁涛;混沌理论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吴大宏;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刘静波;蔬菜颜色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杜文斌;基于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与药效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瑞;转炉炼钢终点优化控制模型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郑良峰;基于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控制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文龙;顶吹转炉炼钢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蔡冰尧;转炉炼钢终点碳温预报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5 曹乐南;光纤谱分复用转炉炼钢终点控制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闫博;转炉炼钢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孙海洋;转炉炼钢终点指导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凤银;基于辅料资源运行特性的转炉炼钢过程建模及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黄金侠;转炉炼钢终点静态控制预测模型[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丙龙;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林 唐诗全;攀钢转炉炼钢复吹技术谱写新篇章[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2 轩文;埃萨钢铁公司将新建一座高炉[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记者 彭韶 甘丰 通讯员 林湘;广钢转炉炼钢样光谱分析数控自动采集系统投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王梅霞 张龙海;莱钢炼钢厂转炉炼钢技术走向智能化[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明;生存法则之——全面提升装备技术水平[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郭;新日铁广畑厂转炉炼钢年用废轮胎12万吨[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7 道尔吉;现代转炉炼钢技术及资源保护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8 记者 杜新蒙;马钢三钢轧总厂炼钢创历史新高[N];安徽经济报;2008年
9 温志琴;临钢公司实施转炉煤气回收工程[N];临汾日报;2006年
10 黄建东 译;提高操作安全性 缩短冶炼周期[N];中国冶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