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坪钒矿采场稳定性分析
【摘要】:采矿工程中的地下矿山开采是属于高危险作业的。采场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采矿生产过程中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问题。矿山的地质结构不一样,赋存条件不一样,对待治理采场稳定情况也就不一样。
本论文讨论采场稳定性的问题,以陕西华源有限责任公司千家坪钒矿845中段的实验采场为背景。经过矿山实地采样并进行相应的岩石室内力学实验,求出矿体、主要围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后,通过工程类比法折减成岩体力学参数。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两个跟矿山实验采场结构类似,间柱不同的三维数值模型,导入到FLAC3D有限差分软件中,采用摩尔-库仑破坏准则计算,模拟矿房在自重条件下回采时,采场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计算结果中的最大主应力、Z方向应力与Z方向位移三个参数。比较得到的三种参数云图,得出两个模型在间柱宽度不同时的相同点与差异点。
采用经典荷载理论计算矿房矿柱的最小宽度,并通过突变机理分析理论分析此宽度在矿房回采中的失稳情况。
建立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地压监测网络系统并且顺利的完成了监测系统的布置。该系统包括振弦式钻孔应力计、多点位移计与收敛计,几种方法的相结合综合利用。在井下十分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了解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保证回采安全,又能处理矿柱、顶板存在的安全稳患,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希望对陕西华源有限公司千家坪钒矿的采矿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1 |
傅鹤林;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采场稳定性[J];有色矿山;1994年01期 |
2 |
杨仕教,丁德馨,古德生,张新华,伍衡山,王卫华;丰山铜矿采场稳定性的FUZZY综合评判[J];有色金属;2002年03期 |
3 |
杨国春,徐兵;应用声发射技术预测采场稳定性[J];铜业工程;2004年03期 |
4 |
李子生,章瑜;彭山锡矿采场稳定性的模型试验[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
5 |
周先明,夏倩;安庆铜矿矿房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采场稳定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6年S1期 |
6 |
闫道全,蔡亲友;小铁山矿分段分条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7 |
张又敏,付桂珍;顶板岩性对近距离石膏矿层上行开采采场稳定性的影响[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7年03期 |
8 |
鲍侠杰;丰山铜矿北缘采场稳定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
9 |
黄兴益;大红山铜矿二期采场稳定性的边界元模拟[J];有色金属设计;1998年01期 |
10 |
唐学军,廖国华,曹文贵;基于结构稳定性的回采顺序优化[J];湖南有色金属;2000年02期 |
11 |
余健;黄兴益;吴东旭;马佩周;;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采矿理论与技术[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2 |
杨春;;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采矿技术研究[J];云南冶金;2008年02期 |
13 |
袁勇;急倾斜矿体空场法采场稳定性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1988年04期 |
14 |
周先明,唐绍辉;下向胶结充填采场稳定性有限元分析[J];有色金属;1988年02期 |
15 |
赵传卿;胡乃联;;胶结充填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6 |
杨锡祥;郭建军;周英芳;;蚕庄金矿上庄矿区采场稳定性分析[J];采矿技术;2010年01期 |
17 |
郑尚松;栗红玉;郭子源;彭康;贺锋坚;廖九波;刘志祥;;基于预应力锚索支护的马路坪矿采场稳定性分析[J];现代矿业;2011年06期 |
18 |
连志升,李学义;岩体质量分类及空场法采场稳定性的判断[J];矿业研究与开发;1983年01期 |
19 |
毛跃兵;;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J];采矿技术;2008年04期 |
20 |
王守西,李成生;良山铁矿采场稳定性分析初探[J];江西冶金;199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