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和丰铜业公司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研究
【摘要】: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对危险源进行预防和监控。在我国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在某些冶金行业,由于生产设备的相对滞后性,目前仍没有合理和有效地方法对危险源进行监控。结合上饶和丰铜业有限公司的情况,针对公司实际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探讨在冶金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准确地对危险源、事故隐患和人员行为进行监控和跟踪,为提高上饶和丰铜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收集、整理国内外先进或成熟的危险源辨识方法,然后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根据公司生产工艺流程,逐步进行危险源辨识,锅炉超压事故树分析,压力上升是最主要的原因,缺水进行事故树分析,水位报警器失灵是最主要原因;锅炉严重腐蚀事故树分析可得:主要原因为没有定期检查。锅炉爆炸的TNT当量为573kg,死亡半径为11.07m,重伤半径为31.47m,轻伤半径为57.37m,锅炉爆炸烫伤范围为8051m3。
阳极炉车间的灼烫、起重伤害、高温(热辐射)、车辆伤害、噪声、粉尘危害属于可能危险,需要注意;对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控制对策,并配备相应的管理制度,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能力培训,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
|
|
|
1 |
张卫华,鄂加强,刘湖滨,刘春洋;基于泛函分析下铜精炼阳极炉还原过程液化气消耗最优控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年S1期 |
2 |
李争峰;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的应用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5年03期 |
3 |
章彩云;阳极炉炉口改造[J];有色冶炼;2001年05期 |
4 |
陆志方;阳极炉烟气余热利用设计与生产实践[J];有色冶金节能;2002年04期 |
5 |
陈祎,时章明,鄂加强,刘春洋;基于预热燃烧风富氧下铜精炼阳极炉高温烟气热损失特性[J];有色矿冶;2003年02期 |
6 |
王梅娟,时章明,赵萍,鄂加强,刘春洋,黄雁,李罡;富氧助燃空气预热下铜精炼阳极炉排烟热损失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4年02期 |
7 |
江励升;;广钢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4年09期 |
8 |
程爱民;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J];建筑安全;2005年06期 |
9 |
毕仕昌;黄培伦;胡郁葱;;OHSMS体系在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4期 |
10 |
王府;姜德权;邵德刚;张胜全;;固体还原剂在阳极炉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1 |
王庆轮;;阳极炉收尘系统的改造实践[J];有色设备;2008年04期 |
12 |
马治民;;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的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年04期 |
13 |
李红艳;戴常军;;电厂灰渣库危险源辨识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冶金;2009年02期 |
14 |
许祝捷;;怎样管理重大危险源[J];林业劳动安全;2010年04期 |
15 |
钱新明,陈宝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年03期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0[J];化工劳动保护;2001年07期 |
17 |
金永新;延长铜阳极炉开动周期的研究与实践[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3年02期 |
18 |
黄薇;回转式阳极炉的驱动装置及控制系统[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年S1期 |
19 |
李重情;谈如何认识与辨识危险源[J];安防科技;2005年04期 |
20 |
武永生;;安全风险评价两种方法比较研究[J];安防科技;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