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

郭钟群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承受外部荷载作用以外,还会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侵蚀作用,如盐溶液侵蚀、海水(江河水)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等环境因素的作用,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劣化现象较为严重。如何及时发现混凝土由于环境作用下导致其力学性能变化的安全问题,并根据环境作用特点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对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预测,是当今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结合我国近海地区及内陆地区混凝土的典型腐蚀环境,针对氯盐-干湿循环、硫酸盐-干湿循环与氯盐硫酸盐-干湿循环等三种不同环境因素组合,选取了动弹性模量、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作为试验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5种不同配合比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矿物掺合料对其影响,建立了腐蚀前强度与动弹性模量的关系,提出了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作用下的室内加速试验方法与侵蚀制度。研究表明,在盐溶液长期浸泡环境下,混凝土侵蚀过程比较缓慢,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一般是前期密实增强,过渡期平缓,最终缓慢下降,混凝土试件处在负损伤阶段。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盐溶液侵蚀有加速作用,会对其内部孔隙结构产生影响,使其发生变化。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在前期一般是略有上升,到了后期下降较迅速,试件会发生膨胀,其表面产生裂缝、剥落现象。在贫信息、少数据量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数学方法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采用灰色理论GM(1,1)预测模型,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值进行了预测,并利用预测值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GM(1,1)灰色模型对混凝土动弹性模量预测精度较高,为混凝土受腐蚀破坏的预报提供了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李克钢;吴勇;郑东普;;砂岩力学特性对干湿循环效应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2 王福玉;;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及断裂性能实验研究[J];科技风;2015年11期
3 赵昌昌;;路基膨胀土干湿循环效应的试验分析[J];福建交通科技;2021年02期
4 曾帅;曾长贤;卞友艳;华丽晶;张栋;;干湿循环过程中红黏土改良土路基填料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20年06期
5 汤运昌;张志军;安鹏飞;窦枚琦;周航;;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矿砂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6 刘润东;张家玮;刘生纬;李凯;张晨宇;;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8年04期
7 李焱;汤红英;邹晨阳;;多次干湿循环对红土裂隙性和力学特性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8年03期
8 任俊卿;侯天顺;Sibel Pamukcu;;干湿循环作用下废弃泡沫轻量土水稳定性试验研究[J];公路;2017年02期
9 陈永艾;刘福春;张会平;;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10 陈新中;;高速公路粉黏土干湿循环效应试验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5年06期
11 王敏;;石灰改良膨胀土力学性质的干湿循环效应[J];广东建材;2021年03期
12 靳文强;聂丹;王琦;张家玮;赵建昌;郭乐乐;;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CFRP-黏土砖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年05期
13 张清淞;季天剑;肖雷;;干湿循环作用下路基土水分迁移规律试验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21年S1期
14 杨恒;黄英;周丹;李剑寒;唐森涛;;干湿循环对云南红土渗透性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27期
15 张祖莲;梁谏杰;黄英;邱观贵;袁强;;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土抗剪强度与微结构关系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年03期
16 简文彬;胡海瑞;罗阳华;唐炜业;;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17 冷挺;唐朝生;施斌;;干湿循环条件下重塑膨胀土的裂隙发育特征及量化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5期
18 徐彬彬;欧忠文;罗伟;刘娜;袁旺;付来平;;海水干湿循环下玄武岩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耐久性[J];合成纤维;202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胜军;何娇;仰明尉;侯赠;周蕙娴;易杜靓子;;干湿循环下压实壤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浅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8年
2 乔怀玉;范江涛;蒋应军;张嘉伟;;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黄土强度劣化特性研究[A];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1年
3 邱珍锋;杨少博;王俊杰;马河图;;干湿循环下库区邻水岸坡的崩岸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9年
4 郭丽雅;;304不锈钢在相对湿度循环变化下的大气点蚀[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5 马雯波;李国栋;丁哲;吴智仁;杨才千;;砒砂岩植生固结体干湿循环后的力学特性及其细观机理研究[A];流变学进展——第十四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6 孙睿;王栋民;古悦;;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在干湿循环-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下耐久性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7 樊促遥;李驰;秦骁;高利平;;盐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矿化材料耐干湿循环试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论文集(三)[C];2019年
8 袁志辉;唐春;杨普济;帅东;杨玲;;干湿循环下原状黄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A];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郑雷刚;杨怀玉;;干湿循环下醇胺基阻锈剂对混凝土中钢筋阻锈作用的试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葛勇;杨文萃;袁杰;张宝生;李宁;;硫酸盐溶液中混凝土抗冻融干湿循环性能[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1 冯丽娟;杨怀玉;王福会;;干湿循环条件下葡萄糖对混凝土中钢筋的缓蚀作用[A];第十七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12 张帅;林俊杰;;干湿循环对土壤呼吸的影响-meta分析[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3 高丹盈;刘元展;李趁趁;赵科;;特定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研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14 巩家宗;杨树桐;;氯盐干湿循环作用下CFRP筋嵌入式加固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A];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7年
15 陈怀成;崔玉理;徐世君;钱春香;;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条件下水泥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6 朋改非;高日;马强;肖宇;赵莉弘;;高性能抗冻混凝土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7 黄金勇;缪海波;柴少峰;陈志伟;;兰州地区某处浅表层重塑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A];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8 陈安娜;曹发和;张鉴清;曹楚南;;碳钢干湿循环电化学噪声的分形几何分析[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19 陈生水;石北啸;蔡正银;宋嘉伟;;膨胀土多次脱湿土水曲线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20 赵铁军;高倩;;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及钢筋锈蚀[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留凤;干湿循环对泥岩水力特性影响规律宏细观试验和数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2 陈怀成;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海洋环境混凝土强度预测[D];东南大学;2018年
3 任克彬;古城寨遗址粉土力学性状的干湿循环效应与城墙响应特征[D];郑州大学;2019年
4 王明芳;干湿循环作用下石膏质岩劣化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5 袁文;酸碱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强度劣化规律及化学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6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袁志辉;干湿循环下黄土的强度及微结构变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学成;水-岩作用下三峡库区巫峡段灰岩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21年
9 张梁;酸性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砂岩宏细观损伤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童星;土—膨润土力学水力特性及其隔离墙的固结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11 杜彬;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12 刘战鳌;机制砂中细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3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4 曹光栩;山区机场高填方工后沉降变形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5 董均贵;干湿循环影响下膨胀土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6 吴海英;基于大气及加速腐蚀相关性的结构钢静力及疲劳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
17 王子娟;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宏细观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8 宋鲁光;荷载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9 刘文化;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影响及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0 曹健;轴压荷载下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钟群;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鹏;干湿循环条件下陕南膨胀土力学行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0年
3 颜圣;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层填料力学性质及其路基长期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4 王朋飞;路基煤矸石填料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5 张波;卸载应力路径与干湿循环作用下残积土的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D];厦门大学;2019年
6 安鹏飞;干湿循环作用下某金属尾砂的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7 崔雪雪;干湿循环条件下川中红层软岩崩解特性与微观机理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8 冯佳伟;高速列车动荷载和干湿循环作用下高铁路基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9 周昊;干湿循环下红黏土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10 付星;干湿循环对木质素改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11 叶浩;复合改良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工程性质及微观机理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12 王晓琪;应力和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13 宁晓霞;干湿循环对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14 蒋佳莉;干湿循环作用下银川地区重塑粉质黏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15 王涛;盐雾干湿循环对预应力CFRP加固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16 李国栋;干湿循环作用下植生固结材料/砒砂岩破坏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17 曹彤宁;弯曲荷载及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模拟[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年
18 黎瀚文;高速列车动荷载和干湿循环作用下高铁路基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9 张国宝;荷载和干湿循环应力路径对压实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变形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20 李彤;干湿循环条件下非饱和黄土持水特性与边坡稳定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段连红;增进混凝土性能 减少污染[N];中国水利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