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Mg-xZr-ySr-zSn-0.5Ca生物镁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研究

陈杨政  
【摘要】:生物镁合金作为新一代人体植入材料近年来备受全球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将镁合金植入人体内,镁合金会自然降解,以此避免二次手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费用,另外自然降解产生的镁离子既无毒副作用和刺激性,在人体也无排斥和不良现象。相反还会参于人体新陈代谢,多余的镁离子会被排除体外。相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钛合金,316L不锈钢、钴铬基合金等,生物镁合金具有生物安全性、可降解性以及与人体最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优点,但镁合金的易被腐蚀和力学性能不高,一直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以合金化为主,加入Sr、Zr、Sn、Ca等元素,再对合金进行轧制,挤压,热处理等工艺,改善生物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主要的结论如下:1、轧制态镁合金主要包括α-Mg为基体,偏析的富Zr区以及Mg17Sr2,CaMgSn等组成。Zr、Sr、Ca、Sn等元素都能细化组织提高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但研究发现,根据Mg-Zr二元相图,Zr在液态镁中最大的固溶度为0.6%,虽然由于Ca元素的添加对增加Zr的固溶度有积极意义但结合本次实验结果,Zr的添加不宜大于1%,同样Sr含量对合金的性能呈现先增后减的现象,结合5组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分析合金元素Sr的加入量控制在1.5-3 wt.%之间比较合适。2、耐腐蚀性能的强弱是由晶粒尺寸和第二相的含量以及分布共同决定的。合金5(Mg-1.5Sr-0.5Sn-0.5Ca)的晶粒尺寸不是最小的,耐腐蚀性能却是最优(其中alloy5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80Mpa,抗压强度能达到340Mpa,析氢腐蚀速率为0.68 ml/(cm2 day))。因此,探究镁合金中第二相分布规律和机理对镁合金的性能的提高有积极意义。3、挤压加工后获得的宏观组织结构和轧制加工有些类似,并且在均匀化退火后组织变得更加均匀。当保温温度确定时,保温时间是影响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挤压后对Mg-xSr-yZr-z Sn-0.5Ca进行均匀化退火,当温度为450℃时,保温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4、镁合金的腐蚀一般以局部腐蚀(特别是点蚀)和晶界腐蚀为主,alloy1的SEM可以看到,在富Zr的晶界处附近,有被腐蚀留下的孔隙,由塔菲尔曲线拟合得知alloy1合金的腐蚀速率为3.29(mm/year),alloy1合金经过均匀化退火处理后的抗压强度提高了68%,达到510Mpa。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松林;;船轴的热处理及其力学性能[J];大型铸锻件;1987年03期
2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一)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年12期
3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三)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8年04期
4 陈金宝;高温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持久部分之五)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2期
5 潘叶金;电弧熔铸的Nb-18Si-5Mo-5Hf-2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中国钼业;2003年03期
6 张美忠,李贺军,李克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材料工程;2004年02期
7 游宇,周新贵;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4期
8 罗文波;唐欣;谭江华;赵荣国;;流变材料长期力学性能加速表征的若干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9 严振宇;徐强;朱时珍;刘颖;;Sm_2Zr_2O_7-ZrB_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10 瞿欣;孙汝溦;朱中卫;彭新宇;Ray Rigoletto;;定型聚合物对不同人种头发力学性能的影响[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年11期
11 李长林;孙中仁;;关于40CrNiMo钢力学性能问题的讨论[J];大型铸锻件;2013年04期
12 康瑞;;火灾对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3 吕洪;史丽梅;刘传生;李映;;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短纤维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J];合成纤维;2013年08期
14 张怀良;材料的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5年02期
15 王鸣义;王均平;;涤纶后加工过程与成品力学性能[J];金山油化纤;1987年02期
16 杨彦功;含杂、二单含量与腈纶力学性能的关系[J];合成纤维;1988年06期
17 铃木义雄 ,汪立;新型炭的力学性能[J];新型碳材料;1990年02期
18 吴智慧;;木材弯曲胶合件力学性能的测试[J];建筑人造板;1991年01期
19 吴全兴;实用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程[J];钛工业进展;1994年06期
20 王承忠;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试验的近期研究动态(提纲)[J];铸锻热;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众迎;龙连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青;卢嘉德;胡良全;;酚醛树脂结构与高温力学性能相关性的探索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黄玉亭;杨勇新;李平;顾习峰;王明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估[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小英;;土壤填埋降解后丝素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王玉金;周玉;宋桂明;黄智恒;雷廷权;;钨丝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献忠;施力;刘雯雯;刘大全;郭惠丽;库丹;;食品的力学性能与人类咬合过程参量的关系[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罗靓;张佐光;张立功;孙志杰;;复合材料层板预夹杂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滕雅娣;舒燕;母继荣;李旭日;;辽宁建平产膨润土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高丽兰;陈旭;高红;;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卢国兴;阮冬;;蜂窝铝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长亮;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制备[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朱天彬;镁碳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3 秦利军;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关键基础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任小勇;地质工程用高性能无钴硬质合金的制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高岩;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6 竺鑫桥;海胆牙齿ST区纳米结构、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段书用;面向车身应用的LGFRP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梁存;粉末热机械固结法制备块体金属材料(钛、铝、铜)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谢娟;针织物传感器双向延伸电—力学性能及肢体动作监测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10 赵卫哲;γ射线辐照对聚丙烯腈纤维环化交联及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杨政;Mg-xZr-ySr-zSn-0.5Ca生物镁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
2 朱弋;脉冲强磁场处理AZ3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3 裴旺;磁控溅射制备V-Al-Ta-N四元涂层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磊;抗冲击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蔡宝壮;超细晶铜基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关倩倩;持荷受火叠合柱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力学性能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5年
7 时萌蒙;重组方材两种原材料疏解干燥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唐伟文;穿山甲鳞片宏-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其耐冲击性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鲁婷菊;纤维素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尹晓君;含Ca、Sb的Mg-xAl-yZn-zSi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监控系统(待续)[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王华;大厚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余万华;CQE-热轧钢卷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祝何;技术规范更接“地气”[N];中国质量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