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
【摘要】:2009年以5个早稻和5个晚稻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双季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药剂防治技术;2010年以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了直播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在大田试验了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直播稻主要虫害(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并考查了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早稻超级稻福优73、春光1号和晚稻超级稻江四优992、Ⅱ优7599、中优2596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重,晚稻超级稻两优858和中优2596稻飞虱为害较重,所有供试早、晚稻超级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病较轻。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选用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蚜酮、毗虫啉等高效、内吸、环保型药剂,抓住适期施药,可有效控制超级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2)直播超级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害较重,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病较轻。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4~8g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稻蓟马危害,药后14天杀虫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8.89%-95.03%和85.63%-91.67%,药后21天分别为87.64%-94.49%和78.86%-89.69%;2g a.i./kg种子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同时,对二化螟具有兼治效果,并可刺激稻苗生长,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结实率和产量。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 1.5-3 g a.i./kg种子拌种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蓟马防效较低。因此,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推荐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和二化螟防治,而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拌种处理不宜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治理。
(3)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30、60、120ga.i./hm2处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94.28%-98.46%,杀虫效果为97.74%-100%;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 22.5、45g a.i./hm2处理的保叶效果为89.39%-96.63%,杀虫效果为91.73%-94.62%。两种药剂使用后,稻飞虱发生量较空白对照降低20.08%-46.91%。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后期稻飞虱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
|
|
|
1 |
;一九七三年黄瓜枯萎病药剂防治试验总结[J];天津农业科学;1974年01期 |
2 |
;七月份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历[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Z3期 |
3 |
黎教良;麦喜荣;;甘蔗黄螟的发生及药剂防治[J];甘蔗糖业;1980年12期 |
4 |
张芝利,张璞荣,康总江,扈利华;十四种药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评价[J];植物保护;1981年01期 |
5 |
沈兆鹏;;试谈贮粮螨类的药剂防治[J];粮食储藏;1982年05期 |
6 |
王绍华,戴幼斌;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86年09期 |
7 |
林克明,简翠馨,凌远方;园林害虫考氏白盾蚧的初步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88年00期 |
8 |
鲁新;许秀杰;雷平;;药剂防治玉米螟试验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88年01期 |
9 |
巫锡奎;刘志均;陈君志;莫贱友;徐雪荣;;香蕉叶斑病防治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1989年06期 |
10 |
李广才;李长明;高桂芳;;“8405”药剂防治雏白痢定性报告[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11 |
;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J];新农业;1991年12期 |
12 |
宋喆,赵文东,谷元昌;巨峰葡萄套袋试验初报[J];北方果树;1991年02期 |
13 |
余芸英;陶耀明;李树莲;李永平;孙丽仙;王继光;李存芝;戴玉华;;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1991年01期 |
14 |
刘梦林;黄冬发;李德健;张超冲;;广西甘蔗梢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初报[J];广西农业科学;1991年04期 |
15 |
梅立新;间苧谷彻;猪俣雄司;;甜柿果顶的软化及药剂防治研究(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04期 |
16 |
蔡启福,李久安,汤晓红,王世武;谈甜菜病虫害药剂防治及效益分析[J];石河子科技;1994年01期 |
17 |
张秋萍;小麦害虫药剂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1994年03期 |
18 |
吕云生;;小麦粘虫的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1994年05期 |
19 |
徐锦儒;用哪种药剂防治花生枯萎病效果好[J];河北农业;1996年05期 |
20 |
刘书晓;几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J];北京农业;199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