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部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与分析
【摘要】:粪肠球菌以往被认为是人类及动物的共生菌,但近十几年来,其引起人和动物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主要是与其耐药性和毒力增强有一定的关联。为了解和评估该地区粪肠球菌对人和猪养殖业的潜在威胁,本研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PCR技术分离鉴定粪肠球菌,再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最后采用PCR技术检测粪肠球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如下:2014年至2015年间从江西省7个不同地区部分猪场采集349份新鲜猪粪样,其中197份腹泻粪样和152份正常粪样。经两重选择性培养筛选和特异性PCR扩增确定,共分离并鉴定出226株粪肠球菌,分离率为64.8%,其中腹泻粪便粪肠球菌分离率(72.6%)高于正常粪便分离率(54.6%)。各地区中九江地区采集的样本分离率最高(82.2%),宜春地区次之(80.4%),抚州地区分离率最低(35.9%),且各地区分离率总的来说差异显著。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26株猪源粪肠球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分离株有117株(78.32%);其中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35%和92.48%,对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5.04%和61.95%,统计发现,粪肠球菌分离株对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仅在赣州地区发现3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耐药菌株。226株粪肠球菌分离株有14种耐药表型,其中以红霉素+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耐药表型在分离株中比较流行。通过PCR方法对226株粪肠球菌分离株进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猪源粪肠球菌中携带fexA 158株(69.91%)、cfr 13株(5.75%)和fexB 10株(4.42%)。在本试验中表型对氟苯尼考耐药的菌株均检出了耐药基因,而有22株携带耐药基因的菌株未表现出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分离株对氟苯尼考耐药的机制主要是fexA基因介导的特异性外排机制。运用PCR方法对226株粪肠球菌进行6种毒力基因检测,试验结果显示,98.23%的粪肠球菌至少携带一种毒力基因,各基因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faA、ace、gelE、agg、esp和clyA。有170株(75.22%)分离株携带3~5种毒力基因;共检出25种不同毒力基因型,携带gelE+ace+efaA基因型的分离株在江西省较流行。对226株粪肠球菌分离株进行β溶血和明胶溶解表型检测,发现相应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存在不完全一致的现象。粪肠球菌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数与耐药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携带毒力基因数的多少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之间不存在关联。
|
|
|
|
1 |
周雪雁;刘翊中;陈轶霞;李倬;刘俊林;;牦牛肠道粪肠球菌的分离和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3年06期 |
2 |
鲍延娥;董晓芳;佟建明;高玉鹏;刘炎;;粪肠球菌益生特性的体外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11期 |
3 |
羽晓瑜;陆玉霞;;粪肠球菌聚集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07期 |
4 |
王睿,方翼,陈迁,白艳红;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年08期 |
5 |
黄雁;刘美容;;福建省某鸡场粪肠球菌耐药情况调查[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8年04期 |
6 |
王颖,陈敏,顾其芳,张美英,周培君;应用脉冲凝胶电泳分析粪肠球菌基因的方法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
7 |
刘燕霏;杨建德;赵瑞利;;粪肠球菌动物致病的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3年11期 |
8 |
潘伟光;李一凡;邓启文;张健华;;1株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的基因突变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2期 |
9 |
齐亚银;张莉;王静梅;崔茹鹏;莫名;剡根强;;动物源粪肠球菌对7种抗生素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检测[J];中国兽医学报;2010年07期 |
10 |
罗珍兰,谢继志,吴峻宇,吴立军;乳酸菌胶囊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观察[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11 |
陈蕾;熊红珍;邹川;;中药复方对口腔致病粪肠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年04期 |
12 |
吴利先,黄文祥;粪肠球菌sprE基因的功能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10期 |
13 |
孙小平;黄文祥;吴利先;;粪肠球菌基因hyl_1功能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4期 |
14 |
狄婷婷;高原;;粪肠球菌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3期 |
15 |
杨跃飞;周守长;刘文博;王彦红;;鹧鸪源性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9年02期 |
16 |
李春,张丹,张兰威,于维军;两株降胆固醇球菌生长条件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4期 |
17 |
董明;;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毒力因子明胶酶E表达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3年02期 |
18 |
董明;王珊珊;王丽娜;牛卫东;;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毒力因子明胶酶E表达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
19 |
郭秉娇;王东;王熙楚;秦瑶;王苇;周霞;剡根强;;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asa1、ace和esp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江苏农业学报;2014年03期 |
20 |
武楠;颜向军;刘亚琴;邹礼衡;杨祚升;;粪肠球菌Ace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黏附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