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小蠹多样性再调查与分子鉴定
【摘要】:小蠹Bark beetle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鼻虫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小蠹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林业害虫,能对当地的森林资源、木材加工及出口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已将多种小蠹列为检疫对象。然而,重庆地区小蠹的研究只有零星的报道。本研究为了系统地了解重庆地区小蠹亚科害虫的多样性,为重庆小蠹类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分类依据。自2015年至2017年对重庆主要区县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进行了小蠹多样性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得小蠹昆虫标本150余份,总计11族24属41种。新增中国新记录3种,重庆市小蠹新记录26种。调查结果表明,小粒材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暗翅足距小蠹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杉肤小蠹Phloeosinus sinensis、华山松梢小蠹Cryphalus lipingensis是本市的优势种。彭水县和城口县的小蠹物种多样性较高,分别有13种和11种。对所采集的小蠹提取全基因组DNA并扩增其28S rDNA、COI和CAD标记基因的部分序列用于测定和分析,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小蠹的相应基因部分序列用于分析。在获得的序列中,分析变异位点(Variation site,V)、保守位点(Conserved site,C)、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information site,Pi)和自裔位点(Singleton site,S)的比例。计算T、C、A、G碱基平均含量、A+T含量、G+C含量、转换(Transition,Ts)值、颠换(Transversion,Tv)值和转换与颠换的平均比值R(Ts/Tv),并绘制替换饱和度图和各个种的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重庆地区小蠹的系统发育树。其结果表明粗胸小蠹属和Ambrosiophilus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毛小蠹族Dryocoetini与材小蠹族Xyleborini亲缘关系较近,Dryocoetiops moestus聚到材小蠹族内;而材小蠹族内各属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混乱,方胸小蠹属Euwalacea、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和缘胸小蠹属Cnestus的种类可能有不同的起源;锉小蠹族、梢小蠹族和木小蠹族的种类聚在一起,其余各族均能很好的区分。本研究丰富了重庆地区小蠹昆虫资料,为重庆地区小蠹的生物学和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