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与明代成弘年间政局
【摘要】:马文升是明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自景泰二年(1451年)进入仕途,初为山西、湖广等处巡按监察御史,继为福建按察使,陕西、辽东等处巡抚都御史,总制延缓、宁夏、甘肃三边军务都御史,后为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兵、吏二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致仕,历仕五朝,涉足政坛五十余年,与王恕、刘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见证了明代前中期社会变迁,对成化、弘治两朝的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充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马文升的一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从马文升的政治作为中剖析其对政局的影响。首先,从马文升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马文升生平进行分析。其次,从马文升在地方和中央任职时期的政治作为中分析,并选取成化、弘治时期马文升的军事活动,分析其如何用多种方法提升明军的实力,为弘治中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外部环境。再次,从马文升的复杂人物交集中分析马文升与当时复杂的朝局,展现了马文升少为人知的一面。最后,着重分析马文升对成弘年间的政局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马文升的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较为详细的论述了马文升一生的政治作为,特别是与明成弘年间的政局的深层交织,既展现明朝前中期政治风云的波澜壮阔,也反映庙堂斗争的复杂诡谲:勋贵集团衰落、文人集团崛起、宦官势力的增长。既展现文人集团与皇权及宦官集团的斗争与妥协,也反映文人集团内部的合作与博弈。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复杂的政治斗争,剖析明代统治集团下的朝局,展现以马文升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明朝政权及明代社会做出的种种贡献,他们的这些努力,正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和传统士大夫身上的追求与信仰。同时,也揭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既是时代产物,更是中国士大夫自身存在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