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摘要】:足球是城市发展体系中的一个形象工程,是现代文明城市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既有显性价值,又有潜在价值。如何迅速提高我省足球运动技术水平,逐步缩小与兄弟省市的差距,使江西足球运动得到迅速发展,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奋斗目标,这也是本课题研究所要坚持的方向。
目前影响我省足球后备人才发展因素是;
1、足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不健全。
2、足球后备人才竞技系列队伍少、足球人口普及率低、竞赛制度不完善。
3、教练员整体素质比较薄弱、训练方法陈旧、激励机制存在着明显不足。
4、江西省中、小学校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不畅通。
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足球后备培养体系的相关研究专著、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当代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地阐述了我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找出我省建立足球后备人才的新模式。
本文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和认真调查研究,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率测量法、比较分析法、教育学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收集在全省中小学足球比赛队员及江西省足球训练基地队员的各种相关信息资料,得出决定训练与比赛的大运动负荷强度数据,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是差异性显著,从中找出我省青少年足球队员与国内外优秀同年龄队员训练与比赛中的差异,寻找相关改进对策,得出结论。
1、抓住历史契机,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培养模式。
2、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之路,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3、合理建立青少年竞赛制度,是改善我省足球后备人才训练与比赛的源泉。
4、将市场机制导入管理体制,让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5、打开江西省青少年足球人才成材之瓶颈,使后备人者培养渠道畅通。
6、合理建立江西省足球学校和江西省网点足球学校新格局,创后备人才培养之特色。
|
|
|
|
1 |
张长荣,王瑞杰;完善培养体系 推进素质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1998年04期 |
2 |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梁宏,朱宁;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
3 |
金娟琴,楼程富,谢桂红,应义斌;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9期 |
4 |
宗占国,庄树范,王爱国,李春艳,汪伟;创建特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2期 |
5 |
陈易章;罗斌;;对中国香港足球竞赛训练人员培养体系的考察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
6 |
王玉洁;刘莹莹;潘娟;杨焱;唐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
7 |
柏育红;;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
8 |
严征;周园;;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体系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
9 |
郝志功;张玉明;赵洁琼;;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
10 |
茅晓嵩;;军工校园文化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4期 |
11 |
隋博文;董雄报;;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2 |
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清华大学跳水队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3 |
何见得;;高校如何应对“成功力”——“成功就业”研究系列成果之三[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年05期 |
14 |
粟俊江;郑小蓉;陈戈;;浅谈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9期 |
15 |
张晓琳;;高职院校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
16 |
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4期 |
17 |
杨本付;胡修周;;省属院校建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实践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10期 |
18 |
王祥秋;张玉红;;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06期 |
19 |
庞云凤;张宗业;;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
20 |
吴秀峰;;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