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来,这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经济发展之基、人才培养之本、文化建设之魂、民族复兴之源。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反复强调要大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本文以忠实于原著为原则,在认真研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民族精神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从时代背景、理论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民族精神神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闸述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恕和基本原则: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阐述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和时代意义:从时代性与战略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等几个方面阐述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闸述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阐述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