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示范窗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我们党必须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潮争夺的思想阵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纵深发展,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现象。正处在转型和改革中的高等院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表现出爱国意识淡漠、民族自尊心不强、社会公德感缺失等思想状况,一连串大学生道德危机事件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凸显出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005年1月17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亲切关怀、殷切希望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2006年3月15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它在当代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过并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就必须实现观念、内容、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与改革,并在实践中发挥和增强其实效性。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本文试从观念、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管理四个方面的创新出发,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育新理念”,“增设科学发展观教育、和谐社会教育等新教育内容”,“探索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等观点,以期达到紧贴时代特征,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