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分层—题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传统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上课无事做”和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忽视差异、消极对待甚至错误对待差异的做法。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的动力。两者如果处在比较协调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反之,教学过程就难以展开,学生的发展就受到阻碍,地理教学成绩不良也就发生。我们认为,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要真正大面积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就十分重要。“分层教学——题组”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颇为有效、合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所谓“题组”教学,指在教学中设计具有系列化、程序化、连续性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习题组,它克服传统教学的大量散乱的一题一例的“题海式”教学方法,使习题训练达到既精简又综合、既能整合知识点又能变式解题的优化效果。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形成技能之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中地理“分层——题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使高三地理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地理学科“分层——题组”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不仅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还着眼于改造传统的地理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对教改经验的整理和提炼,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加符合实际。实践上:有效地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促使了广大教师在迎接新一轮课改时,不仅在理念上到位,而且在行为上到位;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