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研究

王凤恩  
【摘要】: 1966——1976年在中国发生了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奇特、最为重要,且最令人费解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场在当时被视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不仅牵动着整个中华民族,而且使世界为之震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之进行关注、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起步比中国学术界要早,还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初,西方学者就已经在国外中国研究的几个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如《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亚洲概要》(Asian Survey)和《共产主义问题》(Problems of Communism)等,发表了多篇论文和若干专著。西方学者们对“文化大革命”关注的焦点是: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后果和影响以及怎样评价“文革”中的毛泽东? 本论文的宗旨就在于对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析。 首先,论文从研究的主要国家、代表人物、主要机构及主要方法对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研究的概况进行介绍。 其次,介绍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研究的六个主要问题。在这六个问题中,西方学者对毛泽东发动“文革”起因的研究及“文革”给中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的研究是本论文的重点,西方学者对毛泽东发动“文革”的起因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毛泽东发动“文革”与他的革命理想有关。二是毛泽东发动“文革”源于权力斗争。三是毛泽东发动“文革”与他的个性有关。西方学者对“文革”给中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文革”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后果,同时也指出了“文革”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的积极的一面。 最后,从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研究的特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科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今昔[J];瞭望;1984年08期
2 华权贵;刘秉义;;彻底否定“文革”符合辩证否定观[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3 郑惠;对“文化大革命”几个问题的认识(上)[J];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01期
4 李秀平;政审,让爱情如此悲壮——记录一场“文化大革命”婚姻[J];法律与生活;2004年16期
5 薛立强;杨书文;;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J];学习与探索;2007年03期
6 王兰馨;《李广四散文选》编后记[J];思想战线;1980年01期
7 石仲泉;;评价伟大历史人物的光辉典范——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教学与研究;1981年05期
8 ;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J];瞭望;1984年34期
9 丁永志;邵珠文;;辩证否定与彻底否定[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10 ;在整党中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85年01期
11 ;刊首寄语[J];党政论坛;1987年09期
12 陈显涪;彭总和哑女[J];湘潮;1990年06期
13 易声龙;;老友重逢[J];党政论坛;1991年11期
14 金春明;六十年代 “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J];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01期
15 王东成;用真实的记忆伪造历史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J];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01期
16 蔡天新;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J];福建党史月刊;1998年S1期
17 石明明;今年,我与妈妈同岁[J];人民公安;1999年15期
18 李景鹏;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机遇的形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9 何蜀;史无前例的《嚎歌》[J];炎黄春秋;1999年02期
20 肖贵清;邓小平论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领导之友;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峰;;可亲可敬可信赖的好领导江渭清同志[A];江渭清纪念文集[C];2005年
2 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史会学;;8月2日平村王信义访谈录[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1年
4 韩亚光;;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某些问题的纠正[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红兴;;难忘的记忆[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6 周敬青;;“九一三”事件前后怀疑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思潮[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爱琴;;刘少奇的最后岁月[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8 华平;;沧海横流 更显英雄本色——“文化大革命”中的宋庆龄[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9 牛崇辉;;“文化大革命”时期山西经济建设述评[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刘祖爱;何敏;汪官锋;;“九一三”事件历史影响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晖;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1966—1969)[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赖正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福建老区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小波;“四清”运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懿斐;《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纯尘;“文革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晓沫;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文革儿童文学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管延春;当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善姬;戴厚英文学中人与时代的互相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曙;不对称的社会实验——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恩;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淑静;“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璐婧;“文革”中学语文教材钩沉[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越;毛泽东“反修防修”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刁艳飞;文革时期二胡音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关怀广;中英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于香港地区的体现[D];暨南大学;2000年
7 徐亮;在思想和有趣之间[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曹军;论“文化大革命”中党的领导[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温平;理想与现实[D];清华大学;2008年
10 易发俊;“文革”中的媒介批判[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年学者 羽戈;“裸体烟”所昭示的改革困境[N];东方早报;2009年
2 苗润田;中国有哲学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史青;《菊与刀》之后:“知日派”的日本新解读[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石镇;新加坡以顶级酬劳吸引全球人才[N];西部时报;2009年
5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 李步云;“整段照抄马列经典不给稿费”[N];北京日报;2007年
6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副主席 孙颙;西方学者的忧虑促我们思考[N];文汇报;2010年
8 李敬泽;探索文学标准的信念和能力[N];文学报;2008年
9 南开大学 侯杰 姜海龙;西方学者的身体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王海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